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46013
大小:3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1
《吴敬琏:现代经济学及中国经济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吴敬琏: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网络本人仅收藏整理如有错误还请自己查证!吴敬琏: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作者:吴敬琏来源:文汇报--吴敬琏教授在清华大学的讲演(节选)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对于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要求愈来愈高经济科学工作者身上的担子也愈来愈重在新一轮改革的春雷滚动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紧自己的工作使得今后出现重大改革机遇的时候不至于因为理论准备不够而手忙脚乱或者因为仓促出台而招致大的偏差--吴敬琏成长于西方世界的现代经济科学对处于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的中国是否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对于不少实际工作者乃至经
2、济学界中人似乎还是一个没有得到完全解答的问题不过根据自己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观察我想对这个问题应当作出肯定的回答贬低现代经济科学对于我国改革的意义的主要论据是所谓"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西方经济学不符合中国国情"直到80年代在我国改革问题的研究中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还会得到"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的实际"的讥评现代市场制度是一种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才逐步形成的巨大而复杂的系统要通过改革行动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把这一系统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没有对于反映这一系统运动规律的现代经济科学的深切把握没有改革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3、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综观中国经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所遭遇的每一次重大挫折几乎无不与人们对经济科学的无知和排斥有关而在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走上比较自觉地进行的轨道以后的每一次重大进展也几乎都与我们对现代经济科学的认识深化有关1956--1976年"不受学理影响"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共产党人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基础本来应当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给予极大的重视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战争的环境中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实践对经济学理论也不重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当世界在大发展时我们却没有去吸收现代经济学
4、的积极成果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而是"闭关锁国"那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完全没有经济科学的指导想摆脱苏联的模式又找不到科学的出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在中国的经济工作中一直把从苏联引进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归结为管得太多统得太死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以致只有中央的积极性而没有地方政府、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整个经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当时开出的处方是:放权让利调动积极性这种想法和那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可以变物质"、"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等哲学思想结合在一
5、起就形成了一条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工农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为基本点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下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行政性分权改革"大跃进"造成的物质资源的巨大损失是人所周知的作为"大跃进"制度基础的经济管理"体制下放"运动所起的消极作用也远远大于它的积极作用行政性分权所造成的某种程度的"诸侯经济"有别于高度集中统一的古典计划经济的所谓"M型体制"它固然使日后的乡镇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在经
6、济的缝隙中生长出来但是它所造成的资源配置大混乱却使"大跃进"、"高速度"所引致的问题大大加剧为什么这些意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措施到头来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追根溯源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经济工作完全没有经济学中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概念把"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等现象看成问题的本质企图在保持行政性资源配置框架不变的情况下用向地方政府分权的办法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为只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经济就会"一天等于二十年"似的飞跃发展殊不知计划经济用行政命令
7、配置资源的本质决定了要求社会的高度集中统一由行政性分权造成的分权型命令经济体制既不符合计划经济的这种要求又因为造成地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而与市场经济建立统一市场的要求南辕北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行政性分权"的做法由于造成了1958年的经济大混乱而不得不在60年代初期以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暂停虽然当时一些具有敏锐观察力的经济学家如孙冶方对这种改革战略提出了批评但即使是这些先进的人们也因为缺乏足够的现代经济学的素养而没有能完全突破"调动积极因素就能实现多快好省"的思维定式形成自己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以致直到1976年粉碎
8、"四人帮"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没能走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而且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时间也没有完全摒弃"行政性分权"的做法例如1980年推行的"财政分灶吃饭"以及以后的"财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