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

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

ID:21346085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_第1页
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_第2页
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_第3页
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小儿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和生化功能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小儿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相比差异显著,应根据小儿身体的特殊性及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严格遵守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生理特点治疗要点剂量计算用药基本原则    Hoedication  edicationbasicprinciple  【】R91【】B【】1008-1879(2010)12-0056-02    小儿是个不成熟的个体,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和生化功能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尤其肝、肾

2、功能与成人差异很大。小儿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相比差异显著,不仅可能存在量的差别,甚至可能产生质的差别。应根据小儿身体的特殊性及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  1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其机体组织中水的比例比成人高,正常成人为60%,新生儿为70%,而早产儿可高达85%以上。过多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外液。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降低,并使药物消除减慢。小儿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其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约是成人的2倍,外用药物很容易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小儿体内脂肪含量低,使脂

3、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变小,易中毒。小儿血浆蛋白质浓度低,结合力较差,游离药物浓度明显增加。新生儿对阿司匹林和地西泮敏感的原因可能与其脑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有关。特别在应用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苯妥英、苯巴比妥等)时,较易引起药效增强或中毒。小儿调节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功能较差,对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的药物(如泻药、利尿药等)特别敏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很多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使中枢神经系统易受药物影响。小儿胃肠道蠕动不规则,药物吸收不稳定。肝功能尚未完善,尤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引起严重

4、的不良反应。小儿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发育不全,按体表面积计算分别为成人的30%~40%和20%~30%,药物消除能力较差。  2小儿药物治疗要点  2.1考虑药物治疗安全性。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与成人相同。应注意氨基酸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可分别造成第八对脑神经损伤、骨骼和牙齿损害及“灰婴综合征”。喹诺酮类药物可能损害幼年时期的骨关节软骨组织,幼儿及青少年不宜选用。小儿使用抗癫痫药物需要根据血浆药物浓度监测来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丙戊酸钠有肝毒性,2岁以下儿童在合用其他抗癫痫药时较易发生,用药期间应注

5、意查肝功能。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敏感,要防止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抑制。  2.2剂量计算法。目前常用的小儿用药剂量估算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按年龄比照成人(18~60岁)剂量折算;第二种是按小儿体重比照成人剂量估算;第三种是按体表面积计算。  2.2.1按年龄比照成人剂量估算法。出生1个月:成人剂量的1/18~1/14;1~6个月:成人剂量的1/14~1/7;6个月至1岁:成人剂量的1/7~1/5;1~2岁:成人剂量的1/5~1/4;2~4岁,成人剂量的1/4~1/3;4~6岁:成人剂

6、量的1/3~2/5;6~9岁:成人剂量的2/5~1/2;9~14岁:成人剂量的1/2~2/3;14~18岁,成人剂量的2/3至全量。  2.2.2按体重比照成人剂量估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60(Kg)(成人平均体重)。  2.2.3按体表面积估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1.73m2为体重70kg成人的平均体表面积。小儿体表面积  可根据身高体重查得,也可按下式估算: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身高(cm)/3600]1/2;或者小儿体表面积(

7、m2)=小儿体重(kg)×0.0350.1;或者小儿体表面积(m2)=(年龄5)×0.07。体重30kg以上者按后两式算得的体表面积可每增5kg体重加0.1m2。  3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3.1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只有了解小儿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点、药物的特殊反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才能做到合理用药,防止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3.2选择适宜的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小儿用药剂量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由于小儿的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强弱各有不同,因此很难用某一个统一的公式来推断准确而又具体的给药剂量,这

8、就需要在实践中用药个体化,理想的做法是通过监测体内药物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  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一般来说,婴幼儿经胃肠给药比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新生儿皮下注射药物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一般不用;静脉给药时,要严格控制滴注速度,不可过快,同时防止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使用外用药时,时间不宜太长,因为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很易透皮吸收,引起中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