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省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

谈我省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

ID:2138020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谈我省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_第1页
谈我省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_第2页
谈我省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我省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我省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  1杨树的良种选育  1.1杨树引种  自20世纪70年代,全国许多地方都营造了杨树人工林,曾出现过“引种热”。黑龙江省从那时起,开始进行杨树的引种工作,至今累计已达400多个品种或无性系(刘培林,2003)。这些品种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小黑杨,小青×黑杨,北京杨3号,北京杨605,美×黑,黑小,斯大木工等。其特点是:植株生长发育正常,早霜前顶芽形成,停止生长,当年枝木质化良好,树叶自然脱落,病虫害轻微。  第二类:美×滇,美11,美洲黑×青,加×青,北京杨

2、1号、2号、中东杨×小,河北杨×毛白杨,合作杨,黑×美,欧洲黑,箭×黑,美×青,加×小,银×河北等。其特点是:植株可以成活生长,但有较轻冻害,冻害指数一般在5%~10%,生长较快。  第三类:健杨,隆柯夫健杨,晚花杨,R16,密苏里三角杨,里普,马里兰德,大官世,意大利52号、54号,日本白杨,格氏杨,施瓦氏,I-214、72号杨,69号杨,沙兰杨,毛白杨,新疆杨,欧美杨等。其特点是:其物候期很迟,封顶、落叶和停止生长晚,或未封顶,且易遭受病虫害,为不适宜栽培品种。  1.2杨树的杂交育种  有性杂

3、交是培育杨树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倍受国内外林木育种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我国在杨树杂交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先后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林业生产和科研的发展。  黑龙江省的杨树杂交育种工作始于60年代初,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黑龙江省林科所重点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选育一批适合我省造林绿化的杨树新品种,如中黑防杨、中绥4#杨、中绥12#杨、黑林1#杨、黑林3#杨、黑林5#杨、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DN113杨、小黑14杨、迎春5#杨、中牡1号、农垦1号杨等杨树品种。杂交亲本选择涉及到杨

4、树的五大派树种,重点目标选育杨树的平原用材林品种、城乡绿化品种和林区用材品种。我省杨树杂交现已达到“三杂交”和“四杂交”的水平,如黑林1号(小黑×波兰15A)、黑林2号(小黑×黑小)、黑林3号(小青黑×黑)等。  在杨树杂交育种中,白杨派内杂交及其与其它派别树种杂交所选育的新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如1984年沈清越等选育的银中杨、山新杨等,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尤其银中杨的选育成功,是黑杨派与白杨派杂交育种的新突破。另外,在亲本选择上,除重视优树个体选择外,更着重考察树

5、种的群体遗传变异性。如山杨和大青杨的杂交,是在优良产地试验基础上选择了多个产地的优树进行的。  1.3倍性育种  东北林业大学陆志华和刘玉喜教授于1975~1977年先后从1株小黑杨上采枝水培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诱导产生花粉植定植于校园内(刘玉喜,1993)。于1982年选取生长较好的19株萌条分别按株号扦插育苗,1983年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定植后立即平茬。  杨树单倍体植株随着年龄的生长自然加倍形成纯合2倍体,由于遗传特性的分离产生优良单株,成为选择利用的基础。在山杨三倍体育种方面进行了尝试。  

6、1995年4月,李开隆教授对美洲山杨二倍体花粉2份与中国山杨9个优树杂交,获得种子的有8个杂交组合;1998年4月又在北京林业大学对山杨雄花枝(采于方正和苇河)进行诱导三倍体,采用秋水仙碱0.125%、0.25%和0.5%三种浓度,注射方式,注射1~4次。经过处理的花粉,目前已检测出染色体不减数的二倍体花粉粒,并将处理的花粉授于毛新杨雌株,获得杂交种子,并在北京林业大学温室播种育苗,1999年6月移植到吉林省吉林市,生长良好。2松树的良种选育  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是:  通过引种和调查研究,选出适合

7、东北防护林地区造林的樟子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3个优良针叶树种,其适应性强、林分稳定、生长快、形质好,可用于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日本落叶松首次引种北纬47°27′和48°13′的松嫩平原北部半干旱地区,15年生材积生长量比乡土树种兴安落叶松大112%。  通过种源试验研究,揭示了樟子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地理变异规律,划分了种源区,对各种源区的生产力作出了评价。选出金山、卡伦山的樟子松,小北湖、大海林、白刀山的长白落叶松,友好、乌伊岭的兴安落叶松,美溪的红皮云杉为优良种源,材积增益

8、37~77%。  经对大兴安岭山地和呼贝尔沙地樟子松全分布区6处天然林区和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4处引种人工林区调查研究,按树皮颜色和裂片形状,将樟子松划分为黄皮、褐皮、红皮、黑皮4种类型,其中黄皮型是薄皮速生类型,黑皮型是速生类型,其材积分别比普通樟子松(褐皮型)大31.1%和27.7%。经3个地点子代测定证明,樟子松类型的生长和形质特性是能够遗传的。在8~13年生子代林中,与普通樟子松比较,黄皮型材积大34.9%,形率大5.0%,树皮率小2.4%;黑皮型材积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