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

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

ID:21410948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1

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_第1页
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_第2页
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_第3页
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_第4页
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以下是文化自信的底气论文,欢迎阅读。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文化自信是一体两面。高度的文化自信,表明我们文化底气十足;而文化底气越足,越强化我们对文化自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没有底气,文化自信是空谷回音的自我呼喊;而没有文化自信,文化底气是镜花水月似有实无。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与文化自信相连的自信底气问题,同样是当代中国具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性问

2、题。它是经过近代100多年灾难后,中国人重建文化自信的理论与事实依据。深入研究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质,但又要越超文化视域。因为文化自信的底气,既在传统文化之中,又在现实之中,它离不开当代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底气之根,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底气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是文化底气的基础,而正确的文化政策则是维护文化底气的制度化保证。只有把文化自信的底气放在当代中国整体环境中,尤其是放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中,我们才能以新的精神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

3、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继续奋进。1、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

4、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是人间而非天堂——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宗教的超越性和神圣性往往引导人们与现实相脱离,马克思是极力反对神性化的文化的,他说,“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求抛弃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想的处境”。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

5、德教民,是依据思想家的教导和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都是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

6、免,贪生怕死。中华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戮者的赞美,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的歌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习说过,“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文化思想创造史。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

7、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如积土为山,汇河成海。在中华文化史上,不同时代各有特色和高峰,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各个时代都有各自作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和传世经典文本。至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代表自己时代性的文化珍品。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无创造性,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

8、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源远,还要流长;不仅要根深,还要叶茂;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能否保存,能否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历史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