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ID:21453221

大小:7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_第1页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_第2页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_第3页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王利民(大庆油田让北医院163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1〜16年,平均7.5年。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结果:4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结论:木病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多因外感邪毒。痰浊内

2、停。气郁化火。瘀血阻滞,或阳气不振。阴精亏损。心脉不畅。心失所养所致。临床治疗虚证,当以养心安神为主,实证如因瘀血所致,当活血化瘀为法;若因痰热引发,乂当清热化痰。若是久病,虚中有实,病情较为复杂者,则宜标木兼顾,攻补兼施。【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治疗;辩证组方;中成药【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398-01心律失常属中医学惊悸。怔忡。昏厥等范畴。是因为心脏冲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引起心脏的速度和(或)节律的异常。心率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素乱。内分泌失调。药物作用

3、。中枢祌经系统疾病等[1]。病性有虚证。实证和木虚标实证之分,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因患者体质禀赋有异,发病原因。证候演变不同,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似分析证候时只要紧扣病机,仍可以找出其规律性的特征。对临床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医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1〜16年,平均7.5年。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1.2辨证组方1.2.1养心益气甘麦大枣汤加味炙甘草30克,淮小麦60

4、克,大枣2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远志6克,龙齿30克(先煎),陈皮6克。1.2.2滋养心阴养阴宁心汤太子参30克,麦冬14克,玉竹10克,天花粉12克,生甘草6克,龙眼肉15克,仙鹤草30克,珍珠母30克(先煎)。1.2.3温补心肾四逆加入参汤合真武汤加减熟附子10克,干姜6克,党参3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紫石英30克。1.2.4清热化痰/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连9克,帜实10克,竹茹10克,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石菖蒲15克,

5、郁金12克,天竺黄12克。1.2.5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丹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15克,枳壳12克,桂枝10克,香附10克。1.2.6中成药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每次1支,每日2次。对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动则加剧,乏力,U干,心烦,苔薄白之房颤及早搏,效果显著。宁心宝为新鲜冬虫夏草中分离的麦角菌科。真菌虫草头孢子,经液体深层发酵所得到的菌丝干燥粉末制成的胶囊剂。每粒含纯菌丝粉0.25克。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尤其对冠心病引起

6、的各种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效果较佳。每次2粒,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冲服,1个疗程为2周。1.3饮食疗法人参5〜10克,朱砂1克,猪心1个。先将猪心用竹刀切开,再放入人参。朱砂置碗内,加水适量,放锅中隔水蒸熟,连汤带肉一起服食。隔日1次,连服3次。茯苓30克,大枣10枚,粳米500〜1000克。将茯苓研成末,大枣洗浄破开,与粳米共煮成粥。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炖烂,吃肉喝汤。有养心安神之功。黄芪30克,鹿茸3克,鸭1只(1.5〜2千克)。将鸭剖去内脏后,洗净,与前二味一起文火炖烂。食鸭肉并喝汤。1.4疗效标准显效:动

7、态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冇效: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小于50%,无变化或加重。2结果4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显效20例,冇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3讨论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胸痹。眩晕等病范畴,病性有虚证。实证和本虚标实证之分,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因患者体质禀赋冇异,发病原因。证候演变不同,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但分析证候吋只要紧扣病机,仍可以找出其规律性的特征。四诊中,以切脉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最为重要。中医证候学中的脉象与心律失常类型

8、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数。迟。结。代。涩。促等典型脉象,可资临床判定病情和预后[2】。促脉:脉来急促,吋而一止,止无定数,常见于心率快而不齐如心房颤动。频发期前收缩;结脉:脉来缓慢,吋而一止,止无定数,常见于心率慢而奋间歇,如各种期前收缩。窦房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