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与暴雨下

在烈日与暴雨下

ID:21470984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在烈日与暴雨下_第1页
在烈日与暴雨下_第2页
在烈日与暴雨下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烈日与暴雨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主人公祥子拉车生活的悲惨境遇,了解旧社会人力车夫所受的苦难。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3.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教学设想】1.本文是这个小说单元的首篇,拟引导学生在初一年级获取的小说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紧扣本书“附录”《谈谈小说》初步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2.布置预习;①阅读“单元提示”和本书“附录”《谈谈小说》。②阅读全文,借助“预习提示”,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扫清生字词障碍。③思考课后练习第一、二、四题。3.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课时安排:两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小说的有关知识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问:上中学以来,我们曾学过老舍先生的什么作品?(《济南的冬天》)请一个同学回忆、简介作者。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老舍先生解放以前写的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节选部分《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师首先简介小说的有关特点然后介绍《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祥子的性格及主题思想。三、从标题入手分段:第一段(1—6节),第二段(7—16节)。四、分析第一段,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开头4句写了什么?提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作者用“

3、发了狂”、“下了火”总写北京六月十五那天的天气。2.第2节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天热得发了狂”?要尽量抓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示:分别写了马路、便道、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从视觉上写马路“干巴巴”“发着白光”;“使人焦躁的丁丁当当”是从听觉上写;“烫手”从触觉上写。用拟人的方法写柳树“病”“无精打采”;把老北京比作“烧透了的砖窑”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渲染天气的酷热;三个“处处”的排比句全面写人的感觉。重点描述拉车人的活动时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用“栽”不用“倒”,突出他们负重如牛马,生活也如牛马3.以上这些景物描

4、写和人的活动的描写起什么作用提示:极写天气的酷热,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4.集体朗读1、2节。5.默读课文第3、4节,划出描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心理的句子。讨论以下问题(结合练习一):①祥子第一次出车,拉着空车已经感觉到非常热,为什么“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仅仅是因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吗?提示:这是祥子迫于生活的自我安慰,再则,祥子勤劳惯了,闲着觉得不自在。②从祥子拉车到“不敢再动”,是祥子思想的第一个变化,但他终于还是“坐不住”,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这真的只是一个“出汗”问题吗?提示:这也是祥子的

5、自我宽慰,他故意把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轻松化,是为了安慰自己。6.朗读第5节,划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声、色、味的语句。(结合练习请两位同学发言,其他人补充7.此段描写烈日有什么作用?提示:是为了突出祥子为了生活,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情形和遭遇的悲惨。集体朗读第l—6节。8.教师结合板书小结:第一部分,烈日下拉车的祥子:写了六月十五天气的酷热和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心理活动。五、课堂练习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把“热”写得逼真形象,通过作者的描写,使人感到“热”无处不在,但又不出现“热”字,依照这种写法,以“冷”为

6、题,试写一段话描写天气的寒冷,不出现“冷”字。150字左右。可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推举一人发言。约4—5人发言,并评讲。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第1—6节,完成练习六1、2题。2.结合练习第二、五题,预习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着重分析课文第二部分;总结全文。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检查预习情况。二、师生共同研讨第二部分(第7—16节)1.范读课文第二部分,要求:①按天气变化的顺序,找出课文中五处写柳树、柳枝的语句,用“。”划出其中描述景物特征的词语并讨论其作用。(完成练习五)②找出描写风“狂”雨“暴”的语句以及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

7、语句。提示:“砸”、四个“不能”、“浇、裹、拽”、“直了直”、“吐出”。(结合完成练习六3.4.5题。)2.在暴雨中,祥子与坐车人表现有何不同?找出有关句子,做练习二,填表。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祥子与坐车人的不同表现。指导一:在读人物语言时模拟出祥子的央求和坐车人的冷酷的口吻。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此地祥子的内心会是什么滋味?4.作者写坐车人的麻木,无动于衷,粗暴无礼,目的是为什么?提示;刻画坐车人的冷酷、横暴,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