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

ID:21525869

大小:747.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失水及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 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渗透作用的发生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2.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二 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结果分析3.(2014·新课标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

2、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11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4.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

3、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三 探究膜的透性5.某渗透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已知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在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11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C.加

4、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6.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G>VE=V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g/mL、0.1g/mL、0.3g/mL的蔗糖溶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液面将________(上升、下降),其液面高度变化的大小排序是_______________

5、_。(2)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引起实验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可见两装置中e玻璃管的液面都下降,且放于37℃恒温箱中的较放于0℃恒温箱中的下降速率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以图、表、线为载体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7.(2014·安徽,2)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

6、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11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8.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9.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

7、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五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透性比较10.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1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11.(2014·北京,3)比较生

8、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1.“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12.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膜”的特点(1)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具有半透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