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ID:21593665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_第1页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_第2页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_第3页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_第4页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

2、和良好临床疗效。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分部疗法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验方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

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折叠编辑本段中成药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

4、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外治法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大叶桉水煎制

5、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针灸疗法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近十年来,临床发现带状疱疹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艾滋病的发病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的几率更高,给

6、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但绝大多数带状疱疹的出现与艾滋病无必然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对此病的一般性临床报道较多,但实验研究进展较慢,从而影响了新药开发的进度。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以筛选、开发出疗效更好的新药。艾灸治疗带状疱疹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中医上讲这个带状疱疹就是体内的湿毒排除体外的一种表现,通过艾灸治疗把病毒排出体外就可以了。常用穴位:(1)阿是穴(患处)。操作方法:可选艾炷

7、直接灸,于皮疹的两端及分叉处施行,灸量为患者有灼热感、能耐受为度,此法适用于成年人和皮疹宜放置艾炷的部位。亦可选艾条熨热灸,即视皮疹(损)大小,用清艾条2、3支点燃后,在局部行回旋灸,至皮损部充血发红,疼痛瘙痒消失为度,时间约20-30分钟。此法适用于小孩或皮疹位置不宜放置艾炷的部位。每天1次,神经痛及皮疹局部辣痛厉害者,每天进行2次,少数患者亦可进行3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1个半疗程。原理:带状疱疹乃由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络阻滞,气血壅遏而发病。采用艾灸阿是穴治疗,以疏通局部血络,以热引热,引邪发散,拔引郁毒。此外,艾条

8、作为一种温热刺激具有活血消炎的作用。刺血疗法: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病因】多因肝胆风热或湿热内蕴,客于肌肤所致。【症状】起病突然,患部先出现带索状、刺痛、灼热,水泡大小如绿豆或黄豆样,累累如贯珠,聚集一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