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 ppt课件

超声诊断 ppt课件

ID:21600918

大小:1.5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3

超声诊断 ppt课件_第1页
超声诊断 ppt课件_第2页
超声诊断 ppt课件_第3页
超声诊断 ppt课件_第4页
超声诊断 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声诊断学胡彩虹影像教研室超声诊断 (ultrasonicdiagnosis)是指运用超声波的原理对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作出判断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第一章绪论一、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一)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优点):(1)检查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径线值)形态特征边界、边缘的光滑、清晰程度脏器内部回声①内部支持结构和管道结构(如:血管等)。②内部光点密度、粗细、亮度、分布等。(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如胆囊、膀胱等)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3)检查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包括对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血管

2、畸形及闭塞性血管病等的诊断。(4)检测脏器内各种局灶性病变的物理特性。鉴别局灶病变是实性、囊性、还是混合性,部分还可鉴别良、恶性。(5)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多少作出估计,如胸腔、腹腔、心包、胆囊、肾盂积液或脓肿等。(6)对各种病变治疗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如:急性胰腺炎、甲状腺肿块等。(7)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如引导穿刺、活检、导管插入等(肝、肾穿刺活检)。二、超声诊断的学习指导基础学科的知识必要的临床医学的知识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超声波——声波频率超出人耳听力范围20KHz(千赫兹)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波。目前应用于医学诊断超声波频率在0.5-

3、60MHz(兆赫兹),其中又以2.5-10MHz最为常用。第二章超声成像的原理基础超声的产生与接收1.压电效应是电能与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2.超声的产生电场作用到特定的材料两端引起振动,在周围介质中传播形成超声,是逆压电效应过程。3.超声的接收声场作用到特定的材料两端产生电位差,通过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是正压电效应过程。二.超声诊断原理:超声诊断仪组成:1.主机2.换能器(探头)——发出超声和接收超声回波。超声的发生通过逆压电效应发生声能由主机示波屏处理放大换能器人体产生图像(探头)组织利用正压电效应接收超声转为电能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超声的传播1.传

4、播速度(c)由传播介质决定,不同人体组织器官的声速不同,平均声速为1540米/秒,其中空气最小(350米/秒),骨骼最大(3850米/秒)。2.超声频率(f)由探头中压电材料决定,在2.2~10兆赫兹范围。3.超声波长(λ)超声波长与声速和频率满足关系式:c=f·λ超声声束的空间分布1.声束在一个有限的立体角内传播的超声。2.声轴声束的中心线。3.近程区靠近探头区域,声束等宽4.远程区远离探头区域,声束发散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一)两个基本概念◆声特性阻抗介质的密度(ρ)与声速(c)的乘积,不同组织的声特性阻抗不一样。◆界面两种具有不同声阻抗的介

5、质的接触面。大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长小界面: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波长反射与折射◆声束遇到大界面时,就会产生折射与反射界面的反射信号是声像图的主要组成部分衍射和散射超声遇到小界面时,发生衍射和散射。人体中的散射源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脏器内部的细微结构。衍射和散射示意图4.吸收衰减特性超声波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波的能量逐渐减少,这一现象称为超声波衰减。声波衰减与介质对声波的吸收、散射以及声束扩散等原因有关,其中吸收是衰减的主要因素。超声与生物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热机制机械机制空化效应SEEYOULAT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