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

ID:21628545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_第1页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_第2页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_第3页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_第4页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_第5页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_第6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要学会还原画面场景:利用想象,将诗歌内容中跳跃的空白的部分连接起来,还原成连续完整的画面场景,这是学习诗歌鉴赏的一个较有操作性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跳跃性;合理想象;还原;画面主体;连续;完整  :G40-014:A:1002-7661(2011)05-173-02    高中语文学习阶段,诗歌鉴赏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学生往往经过三年时间的学习,到最后,对诗歌鉴赏部分还是感到很茫然,脑海中理论部分的知识储备还是有的,例如紧扣题目啊,了解经历及相关时代背景啊,抓关键词,找意象,体会情感啊,这些都知道

2、。可是一到实际运用中,这些理论的东西全不会具体操作,只知道将诗歌大意翻译出来,将诗歌鉴赏等同于逐句翻译。这样学习的结果就是每次遇到诗歌鉴赏题都感到头疼,感到无从下手。  诗歌鉴赏之所以较难,主要是由诗歌本身跳跃性的特征决定的。诗歌篇章有限,要在有限的容量里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就只能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讲述概括,诗人思维就有一个从这个内容到另一内容的跳跃过程。这就从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如果没有合理的想象,不能还原诗歌原创时出现在诗人脑海中的画面场景,那就完成不了诗歌本身的这种跳跃过渡,自然也就无法理

3、解诗歌的内容了,鉴赏也就只能成为空谈。学生也只能机械地去翻译大意了。  而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自身原因等将内心想法进行隐晦表达而造成的内容模糊性是诗歌鉴赏较难的另一个因素。  针对以上原因造成的诗歌鉴赏困难,我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努力去还原诗歌中营造的画面场景,身临其境去体会诗人在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只要还原出了画面场景,那么内容、主题、思想情感、技巧等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住了。  例如宋朝词人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

4、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还原画面时,我们首先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题目是“暗香”,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是什么的“香”?诗歌第一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点出了画面主体是主人公“我”在“梅”边吹笛。联系这两处内容,可以得知题目的“香”是梅花的香。那么梅花是画面的主要景物。  第二步思考围绕主体,画面上还有什么景物、人物:梅花是开在什么地点?开在什么时间?联系诗歌第

5、四句“竹外疏花”,可知梅树是稀疏地斜长在翠竹旁边的。时间由第一句“旧时月色”可知是在夜晚月色下。季节由“夜雪初积”可知是冰雪覆盖的冬季。而人物只有吹笛的主人公“我”,那位玉人,是回忆中的人物。这样画面的主要元素就都呈现出来了:月光、梅树、翠竹、白雪、梅花和主人公“我”。  第三步思考主人公面对傲雪绽放的梅花吹笛时想到了什么:由第一句“旧时月色”的“旧时”可以知道主人公吹笛赏梅时是想起了过去。回忆的内容则由第二句“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和倒数第二句“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可知相似的雪景梅树前,有

6、位玉人曾和“我”携手赏梅,但如今相隔“路遥”,只有“无言耿相忆”。  完成了以上三步的思考,我们的脑海中也就慢慢呈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凄清月色下,几株梅树斜斜地倚在翠竹丛中,白雪覆盖的枝头,有星星点点的梅花正傲雪绽放,幽幽的香气似有若无。“我”在这寂静的月夜下吹奏起玉笛,而悠扬的笛声却带我回到了从前,也是这样的月色下,也是这样的笛声中,曾经有位玉人,不畏清寒,踏雪折梅。可美景再现,佳人却已分别不在眼前。重重阻隔,纵然此刻“我”折得了梅花也无从寄达。相忆之人何时才能重逢啊!相思之情难以为怀,惟有耿耿相忆而已。

7、百转千回的笛声,随风飘零的梅花使“我”心里的感叹惋惜似有万语千言,却终究沉默以对眼前之梅。  完成了对诗歌画面场景的还原,再来探讨相关内容时就比较容易了。画面的主体是梅花,主人却对着眼前的梅花回忆着曾经一起赏梅的“玉人”,因此,诗歌的主题就是借物拟人,借眼前的梅花比拟昔日的“玉人”,在感慨今昔时追怀旧游;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无言耿相忆”,也就是表达相思之情;综合主题和思想感情可知艺术手法是以咏物为线索,以抒情为核心,把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对梅花、对往事进行了描摹渲染。  再例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首先思考画面主体:题目是“逢雪宿芙蓉山”,这中间已经暗示出了一个人物,这个人遇到了风雪,借宿到芙蓉山中一户人家。而诗文第一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给出了重要信息,这个人物应该是一个赶路者,借宿的人家是“白屋”,也就是简陋贫寒的屋舍。这样综合来看,画面主体是赶路者及山中屋舍。  其次思考围绕主体,涉及到的其他景物、人物:除开风雪外,还有什么因素促使赶路的人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