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

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

ID:21656193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_第1页
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_第2页
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_第3页
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_第4页
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朱自清散文文眼艺术特点浅析: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注重文眼的安设,围绕文眼安排线索、聚集素材,使散文形成有机整体,通过文眼领悟文章主旨、理清文章脉络和行文思路。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文眼安设;情景交融;主题  :I207.6:A:1002-7661(2011)09-203-02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使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大师。他的散文在构思方面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体现了严谨缜密精妙的特点。“文眼”指文章的精要处,是一篇文章最精炼传神之处,是文章的“注意”所在。散文中的“文眼”是散文构思的“聚焦点”,是经过艺术概括和

2、集中,把自己的思想或艺术追求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唯有“文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唯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一、以“眼”聚神,设眼有致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朱自清先生称自己的散文为“随笔”,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从表面看来,他作品取材十分广泛,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但他的作品能收能放,收放有序,作品布局紧凑主题突出。文眼是文章表情达意的聚光点,是全文的制高点,材料的取舍、内容的详略以及布局谋篇都要因她而动。所以很多文学鉴赏家都称文眼“文中之秀”、“巨室之珍”,实不为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善

3、于设置文眼,更能巧置文眼。文章结构讲究起承转阖,所以作家往往借助文眼左右文章气韵走向。朱先生的散文有的文眼设在篇首,起引领全文、纲举目张的功效。比如《荷塘月色》,文章一开头就抛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引发读者无数的追问,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寻求“不宁静”的原因。写小路的“静”,写荷塘景色的“静”,写自己独行的“静”,写月下朦胧的“静”。他本该尽情受用这素淡、朦胧和静谧之美,可的心却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反倒是“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正是这句话反衬了开头的“颇不宁静”,更启发了读者对“不宁静心情”的思索。所以“这几天心

4、里颇不宁静”就成了全文的“注意”,成了分析散文思想性的突破口和聚光点。而后所写的景色的静以及蝉和蛙的闹,再到江南采莲的热闹都是为了“顾”“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正如清代刘熙载所言“(文眼)在篇首则后顾之”。文眼设在篇首的还有《背影》,文章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后的文字都是由此荡开,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也围绕“背影”而铺展。通过背影这一形象,我们深深地一次次地被父子深情感动。巧妙而且艺术地安设文眼,成就了这些现代文学不朽名篇的地位。  朱自清先生写景散文《白水漈》先是深情盛赞白水凌虚飞下,“宛如一片飞烟”、仿佛用“影子织成一个幻X”,而后点出“我的依恋便是老大

5、的证据”,这里的“我的依恋”点出了他对白水之柔和空灵之美的无尽热爱,也起到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眼设“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在《春》中,先用“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来写出人们对于春的热切企盼,其次又简笔构画出春天的轮廓,后又从轮廓到局部,推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依次写来,从各个侧面工笔描绘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了色彩缤纷、春满人间的巨幅图景,表现了因春之来临的无限兴奋情怀。最后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到对于春天中人的描写,绘出一幅迎春图。写自然景物的生机和创造力,就是为了写人们对于春天的希望和创造精神。仔细品味“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也是作品

6、诗意的核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眼设在文章之中,起到了由景及人,又由人而理,承上启下、升华主旨的作用。所以正是这个“画龙点睛”之句,才使文章朴素自然没有粉饰却又有神奇的功力,平易质朴中透露着天然美感,通篇整体感觉和谐协调却也含蓄隽永。  从以上诸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巧于安设“文眼”确实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通过“文眼”我们比较容易弄清楚散文的脉络层次,欣赏品味其构思的精巧、剪裁方面别出心裁、结构疏密有秩。他在散文中文眼的运用成为其散文艺术的亮点,成了后人分析其艺术特点的切入点。  二、融情于景凸显“文眼”  “文眼”是创作意境的结晶体,是思想感情借助对象所形成的

7、结晶体。“文眼”是意境的内核,是思想和情感的外化,从“文眼”不难窥探作家思想哲理的闪光。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文眼”不是虚无缥缈、空洞无物的呼喊。他特别注重通过情景交融的描写加深读者对文眼的理解,使读者观其“文眼”如见其情。又能透过融情于景的描写,“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收到情景共融,凸显文眼的文字效果。  在《威尼斯》一文中,用了两个词语,一个是“明媚”,一个是“华妙庄严”。“威尼斯不单是明媚之城……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儿。”前一个词是“水上之城”的文眼,后一个是“文化艺术之城”之城的文眼,它们分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