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ID:21732938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麻醉方法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喉罩吸入七氟烷复合芬太尼麻醉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切痂植皮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组(SF组,n=20),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n=20)。SF组单纯七氟烷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浓度为1.5%~2%)复合静脉分次给予芬太尼维持麻醉PK组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速率60~70μg/(kgmin)]与氯胺酮[速率35~45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保留自主呼吸。观察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2、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结果:①两组年龄、烧伤总面积、体重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F组患者心动过速次数与持续时间、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与持续时间均低于PK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与T0时刻比较,PK组HR值在T1~2时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SF组HR值在T1时刻低于PK组(P<0.05);两组各时段MAP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F组患者满意度、术者满意度均高于PK组(P<0.05或P<0.01);④SF组苏醒期2例出现躁动,PK组为6例。结论:采用

3、喉罩吸入七氟烷复合芬太尼麻醉在烧伤切痂手术中的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关键词:烧伤切痂手术;喉罩;芬太尼;丙泊酚;氯胺酮烧伤本身已经对患者身心造成重创,如果在切痂植皮手术中再出现痛苦经历势必不利于后续的治疗与恢复,这就对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提出较高要求。本研究通过比较采用喉罩吸入七氟烷复合芬太尼麻醉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烧伤切痂手术中的效果,以寻求更加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以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ASAⅡ~Ⅲ级择期行烧伤切痂手术患者40例,Ⅱ~Ⅲ度烧伤,烧伤面积占10%~45%,所有患者均无呼吸道烧伤、无严重心肺、肝

4、肾损伤。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组(SF组,n=20),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n=20)。1.2方法:入室建立静脉通路,SF组单纯七氟烷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浓度为1.5%~2%)复合静脉分次给予芬太尼维持麻醉,PK组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速率60~70μg/(kg·min)]与氯胺酮[速率35~45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保留自主呼吸,根据需要调整麻醉深度或者给予辅助呼吸。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记录失血量、尿量、输液量。1

5、.3观察指标:患者术中心动过速(>100次/min)次数、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与持续时间、患者满意度、术者满意度。满意评分(1分=很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一般情况、烧伤总面积及手术时间的比较:见表1。两组年龄、烧伤总面积、体重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一般情况、烧伤总面积及手术时间的比较()组别例数年龄(岁)烧伤总面积(%)

6、体重(kg)手术时间(h)PK组2037±1827±1965±163.3±1.7SF组2035±2130±1669±143.5±1.5术中每个患者心动过速(>100次/min)次数与持续时间、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RR<10次/min或PetCO2>45mmHg)(1mmHg=0.1333kPa)与持续时间见表2。SF组患者心动过速次数、持续时间、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与持续时间均低于PK组(P<0.05或P<0.01)。SF组苏醒期2例出现躁动,PK组为6例。表2两组术中情况的比较()组别例数心动过速次数(次)心动过速持续时间(min)体动次数(次

7、)呼吸抑制次数(次)呼吸抑制续时间(min)PK组205±935±162±45±612±10SF组202±4①11±20①1±2②3±3②6±5①注:与PK组比较,①P<0.01,②P<0.05两组患者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见表3,与T0时刻比较,PK组HR值在T1~2时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SF组HR值在T1时刻低于PK组(P<0.05);但是两组各时段MAP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两组患者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指标组别T0(术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结束前30min)T3(术终)HR(b

8、/min)PK组85±9105±13①96±17①89±12SF组87±689±10②9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