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

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

ID:21783306

大小:57.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_第1页
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_第2页
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_第3页
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_第4页
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素卿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绝招过敏性紫癜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以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炎症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等。李素卿教授认为本病虽然病因多端,但都是病邪侵扰机体,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离经之血外溢肌肤而成。这与西医学认为本病不论何因引起,常有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液外渗的病理变化的认识颇为近似。辨证重在分清病性的表里虚实缓急,以及出血的部位与斑色。早期起病急骤,多属实证,以血热为主,辨证以实热为多,虚证较少。迁延不已,时发时止,多属虚证,以气不摄血为主,也有阴虚火旺者。若有发热,头痛,咳嗽,鼻塞,咽红,乳蛾肿大者,为风热在表所致

2、;若仅有壮热,口渴,便秘,苔黄,脉数者,为里热证。上部诸窍出血者,多为里热炽盛,迫血妄行,实证居多;若仅下部出血者,多为肾阴亏损,阴虚火动,或湿热下注。紫癜红紫属血热,斑色淡红暗晦属气虚。治疗不外去因和消斑两方面,可标本同治,症因兼顾。对血热壅盛者消斑以凉血止血法为适宜。若紫癜已成,说明血已离经而成瘀",故各证的治疗又需活血去斑,斑去方可生新。病因治疗即血热者宜凉血,实者清热泻火,虚者滋阴降火,虚实夹杂时应标本兼顾。总之,以顾护正气为本,消除紫癜为标。本病易反复发作,对小儿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对肾脏的损害危害极大,因此对本病的及时治疗极为重要。目前,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李素卿教

3、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依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抓住主要矛盾,灵活运用中医手段进行辨证论治,怡当用药,取得较好疗效。在用药后1〜2周内痊愈率约为58.32%,好转率为37.17%,总有效率为95.45%。其用药规律如下:第一招:疏风清热,解毒化斑临床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紫癜好发于下半身,尤以下肢和臀部为多,常对称分布,颜色较鲜红,呈丘疹或红斑,大小形态不一,可融合成片。或有痒感,局部微肿,或可见关节痛、腹痛、便血、尿血等症,舌红,苔薄膩,脉浮数,证属风热伤络,用银翘散为主加减治疗。药用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6g,薄荷3g(后下),黄芩10g,

4、牛蒡子10g,桔梗6g,蝉衣3g,赤芍10g,板蓝根10g,淡竹叶3g,淡豆豉10g,鲜芦根15g,茜草根15g,紫草10g。发热重者加生石膏30g(先煎),紫癜多者加侧柏叶10g,皮疹发痒者加防风、浮萍以散风透邪。第二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临床见起病急骤,出血较重,除皮肤擦斑成片,斑色深紫外,多伴有鼻衄、齿衄等,壮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滑数。证属湿热伤络,用三黄四物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芩10g,黄连3g,黄柏10g,茜草根10g,侧柏叶10go若湿热流注关节,关节肿痛者加苍术10g、薏苡仁30g、牛膝10g,以清热除湿利关节,

5、一般用药3〜5剂关节肿痛可完全消失;如果湿热瘀蕴蒸大肠,出现便中带有鲜血或果酱样大便,腹痛者加赤石脂15g(包煎)、槐角10g、地榆10g、白头翁10g、元胡10g、白芍15g,以清热利湿、缓急止痛,敛血止血;若湿热下注膀胱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加鱼腥草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灯心草15g、白茅根30g,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若出现尿少,浮肿加泽泻10g、车前子10g(包煎),以利尿消肿;若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心烦,加山栀6g、竹叶3g、六一散10g(包煎),以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止血通淋。第三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临床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色较鲜

6、红,口臭,口渴面赤唇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证属血热伤络,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药用水牛角30g(先煎),生地10g,赤芍10g,丹皮6g。伴鼻衄者加白茅根30g、茜草根15g;齿衄者加藕节炭10g、三七粉3g、木香6g,以缓急止痛;尿血者加白茅根30g,大、小前各10g,旱莲草10g以凉血止血;热毒炽盛者加生石膏30g(先煎)、金银花10g、连翘10g,以清热解毒;头痛者加川芎10g、蔓荆子10g,以散风止痛;便秘者加枳实10g、川军10g清热通腑。第四招:益气摄血,健脾养心临床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紫癜反复发作,瘀斑、瘀点颜色淡紫,面色少华,神疲气

7、短,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证属气不摄血,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药用炙黄芪20g,人参3g,炒白术10g,当归6g,茯苓6g,龙眼肉6g,炒枣仁10g,木香3g,生姜2片,大枣5枚。肾气不足,腰膝酸软者加山茱萸10g、菟丝子10g、续断10g,以朴肝肾;有血尿者加白芍15g、熟地15g、牛膝10g,以朴血止血。脾气虚寒所致的大便下血,及吐血,血色黯淡肢不温,宜温阳健脾,补血止血,方药改为黄土汤加减,方药组成为灶心土30g(先煎汤代水)、炙甘草6g、炒白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