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

ID:21839704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5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及答案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3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2、体会词的意境,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教学步骤:一、课前交流苏轼,并导入。多媒体出现苏轼的介绍。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苏轼的《浣溪沙》。二.解题“浣溪沙”是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词和其他的词有什么样的区别?明确:多了一行小字。这行小字在词

2、中叫小序。小序相当于“引言”,它的作用是介绍时间、地点和背景。这首词中的小序交待了写作的背景,告诉了我们苏轼是去蕲水的清泉寺游玩。三.一读二读,读准字音和停顿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14精品文档好,下面和老师一起来走进词的正文部分。老师读题目作者和小序,同学们一起来读上下两阙。同学们朗读的很好,可是老师想要知道每位同学的朗读情况,所以我们以小组单位,来朗读一下这首词。小组活动一要求:1.小组成员每位同学大声朗读2遍。2.第一遍朗读能够读准字音,第二遍朗读能够读出停顿。注:好的同学可以试着带有感情来

3、朗读。3.小组展示时,小组全体同学起立,其中1位同学读题目作者和小序,其他成员读正文部分。4.1个小组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组可以点评:点评的角度可以参照第2个要求。然后点评的小组再展示。四.三读,读出诗词意境A、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下面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首词的上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苏轼为我们描绘了清泉寺怎样的景色?试着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上阕的三句话。小组活动二要求:1.请每个小组自由朗读词的上阕。2.任务分配:1-2组第1句,3-4组第2句,5-6组第3句3.一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可以针对自己小组不懂的地方

4、向他们提问,并指明前一个展示小组中的一个同学来回答。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14精品文档明确:词人独自漫步在山间小路上,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阵阵啼鸣。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全班同学来朗读上阕,读出这种幽美宁静的意境来。五.四读,读出苏轼感情B、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苏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这么幽美宁静的山林精致,那

5、么你们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明确:由轻松愉快向淡淡的忧郁转变。潇潇暮雨和子规这个两个景物。“子规”即杜鹃,它那“惯作悲啼”的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他死后化鸟仍对故国念念不忘,每每深夜时在山中哀啼,其声悲切,乃至於泪尽而啼血。自唐代以后,杜鹃鸟就被汉族称为“冤禽”、“悲鸟”、“怨鸟”,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咏诉冤。天长日久,杜鹃鸟被推上了“文化鸟”的宝座,定位为一种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14精品文档C、苏轼的

6、心情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多媒体播放苏轼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D、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种情感的变化。E、但是苏轼有没有被这个打击打倒呢?在词的下阕中请找出理由。我们全班同学再来朗读一下下阕的三句话。小组活动三要求:1.每个小组自由朗读词的下阕2.小组展示时,用下列的句式:我们小组认为苏轼被困难打倒,从下阕的中可以看出,因为,表达了苏轼的情感。3.一个小组展示完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或补充。明确:黄鸡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珑》一诗

7、中,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14精品文档小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

8、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林语堂先生说:苏轼的唱,在于历经是非之后的大彻大悟,在于历经世间沧桑之后的真率超然。全班再次朗读这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