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

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

ID:21847252

大小:27.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_第1页
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_第2页
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_第3页
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_第4页
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殡葬文化研究2012年01期】双月茶座清明文化:传承 发展 繁荣诸华敏(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所长):追远,清明节在民间已过了两千多年了;近看,自从国务院批准清明节正式列入法定假期的范围以来,也已好几年了。作为民俗活动,年年清明年年过,思亲、怀古、敬祖、感恩、抒情,年复一年。然而,今年清明大不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更进一步强调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清明文化节更具有了历史和时代意义。清明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如何在文化意义上进行传承、创新与管理呢?就这个常话常新的课题,特请各位茶客发表高见。一、清明节列入节假日范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可是

2、,当清明墓祭人流、车流如井喷一般涌来的时候,我们纠结在了“清明排堵”上,而忘却了清明的文化本意。那么多年“清明排堵”的艰辛,并没有换来清明管理工作的常态。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尚未找到“清明排堵、越排越堵”的科学解决方案。诸华敏:“清明拥堵”是一个令人纠结的话题。年复一年,清明墓祭的人越来越多,马路上的轿车也越来越多,拥堵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堵”将是一种常态吗?我们如何应对这种“越来越堵”?换一个角度看,我们如何从“清明排堵”管理的疑难中解脱出来,尽快进入到清明文化建设的境界中去?张志诚(民族宗教工作者):清明拥堵无可厚非,它是现在社会自然正常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承、发展

3、、繁荣清明文化,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欢乐吉庆地过好清明节,清明拥堵的现象就不可避免。清明节被淡化,乃至被遗忘为时已久,清明法定以后,人们深情地沐浴着节日吉祥,纷纷出外扫墓踏青,祭念先人,这样就有了清明拥堵。随之,也便有了管理上的清明排堵。我理解的拥堵,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焕发,繁荣昌盛的景象。比如描写宋朝汴京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风俗世情,图中人员551,牲畜560匹,不同车轿20余量,船只20余艘,实可谓清明拥堵,但秩序井然。乔宽元(注册咨询专家、本刊顾问):现在处处讲转型,对于“清明拥堵”的管理也要现代转型,说到底是要科学化。最近到美国旅游

4、,时遇拥堵,但秩序非常好,我本人没见“恶性拥堵”的状况。所谓“恶性拥堵”,就是有人故意把路“挤死”,让人们无法自行疏通。我乘小轿车在美国马路上行驶几百里,偶见警察,更未遇一个“协警”,可交通井然。询问司机,说到两个基本原因:一是法律严明,二是普守诚信。我认为,在我国“清明拥堵”中,既有法制不全的问题,又有诚信缺失问题,这两大问题,是社会问题,非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所能解决,但在清明节时叠加到了民政官员身上,也叠加到殡葬工作者身上,这是“过度问责”了。现在弄得管殡葬的民政干部每到清明时提心吊胆,更不敢大胆创新抓清明文化建设,怕“生事”。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张立蓉(本刊编辑

5、):“清明拥堵”现象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管理不力”。就上海来说,小轿车的增长远超过马路公里数的增长;死亡人口每年超过10万,又具有累积效应,即一年死10万,五年累计50万,从而使墓祭人数逐年递增。上海每年清明墓祭人数已超800万,祭扫车辆约70万车次,基本原因就在于此。这些都是与民政干部无关的客观因素。其实,关于“小车换大车”、“地铁加短驳”、“错时墓祭”等一系列举措,从根本上来说,是属于社会交通管理范畴的事,单靠民政干部是难解决的。因此,我认为,民政干部既要勇挑重担,把“清明排堵”工作做得更好,又要善于执政,不必纠结在“交通排版权归《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所

6、有欢迎投稿【殡葬文化研究2012年01期】双月茶座堵”中,而要腾出手来,着力做好清明文化建设工作。但应当注意的是,发展和繁荣清明文化是民政部门不可推却的责任,也是殡葬工作者不可推却的责任,决计不能用“清明排堵”忙作为理由而疏于清明文化建设。未 失(本刊作者):面对越益繁重的“清明排堵”,民政干部实是不易。但要理性地看待“清明排堵”,正如年年发生的“春运之堵”一样,如当下的社会格局不变,“堵情”不可能逆转。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也不是坏事。“春运之堵”一旦消失,城市将失去一大批建设者和服务者,城市必然减慢节奏;“清明排堵”发生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假如堵情一旦消失,城市化发

7、展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我的想法是,“清明排堵”必然出现,“恶性拥堵”应予防止,因堵而暴发恶性事件应予避免。一旦发生,应积极应对,力争将危害减到最小程度。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和繁荣清明文化。如是“怕堵”而疏于建设清明文化,这就陷入因噎废食的误区了。乔宽元:既要过好清明,又要防止恶性拥堵,两全其美的事应是可以做到的。当今的高速城市化,使我们在清明节的短时期内,同时奔向少数几个有限的公墓,采用了同种单一的行为方式——墓祭,运用几乎同种交通工具——小轿车,来纪念和感恩先人,又处在城市化中交通欠发达的时候,那么,拥堵也就十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