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

ID:21861010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_第1页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_第2页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_第3页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_第4页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1.长沙医学院2011级木科中医1班湖南长沙410219;2.长沙医学院2012级木科中医2班湖南长沙410219;3.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指导老师湖南长沙410219;摘要: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出现颜面痤疮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且年龄层由最初的青年人发展到少年、中青年阶段,大有蔓延态势。面部痤疮没有明确的治疗手段,且发病诱因较多,病理症状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希望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将颜面分区、对脏,进行区域用药,以“内服+外用”的手法针对性的解决此类问题,为医学领域面部痤疮的治疗与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

2、:痤疮;中医药;脏腑辨证;颜面分区治疗1.脏腑辨证论治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我们根据面上症的特点,来反映哪一脏腑出现了病证,如肺经风热型,心火上炎型,肝胆郁热型,脾虚痰湿型,肝肾阴虚型,找出主要病因对证用药治疗。1.1从肺胃论治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因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循经上蒸,复感毒邪可致痤疮,病程日久,聚湿生痰,痰瘀互结,则可形成结节、囊肿。主方:泻白散、枇杷清肺饮、桑菊饮或银翘散选药:桑白皮、和:杷叶、金银花、连翘、生石膏、桑叶、菊花、黄苓、牛蒡子、鱼腥草、知母、生甘草。案例分析

3、:王某,女,25岁,湖南人。诉粉刺初起,病程短,颜面出油皮肤光亮,痤疮坚硬难消,触之疼痛,U干,食欲不振,小便短黄,伴有痛经,舌红,苔薄,脉数。辩证:肺经郁热。(右腮部位集中有明显痤疮。成片)主方:枇杷清肺饮加减。一诊(2014-12-7):枇杷叶12g、桑白皮10g、知母10g、黄芩10g、银花10g、赤芍10g、生地10g、生石膏2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二诊(2014-12-15):诉服上方药后痤疮减少,口干,食欲不振,小便短黄仍见,原方加鱼腥草10g桑叶10g再进10剂。三诊(2014-12-26):诉艽症状消失,改祛印散以善后。大黄20g、百合20g、A芷20

4、g、白芨20g、薏苡仁20g、桃仁20g,研粉温水调外敷。配合针灸治疗:大椎,肺腧,曲池,耳尖,合谷。(针用泻法)2从肝论治患者多伴冇烦躁焦虑、睡眠障碍、抑郁自卑等。治宜调畅$机、发散郁热[1]。主方: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龙胆泻肝汤选药:柴胡、黄等、半夏、龙骨、牡蛎、茯;、大黄、龙胆草、栀子、白花蛇舌草、连翘、丹参、金银花。案例分析:李某,女:症状:面部两颊有痘痕、黄褐斑,不时心悸。脉诊:左寸U见涩脉,左关弦数。辩证:肝郁气滞。药方:丹参6g、远志9g、当归9g、川弯9g、三七12g、麦冬9g、天花粉9g、莪术3g、三棱3g、桔梗6g、祝壳6g、漿胡9g、陈皮9g、半

5、夏3g、郁金9g、五味子9g、山药9g、白芍9g、旋覆花6g、玫瑰花9g、菊花6g、决明子9g、木通3g、甘草6g(五剂)3从心论治心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现代社会压力大,容易忧思恼怒,五志过极化火,心火不得发越,必循经于面[2]。临床表现:颜面红赤,粉刺以前额、眉间为主,伴心烦心热,寐少梦多,口干口苦,U舌生疮,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心泻火。主方: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3】选药:生地黄、生甘草、淡竹叶、黄连、黄寧、栀子、生大黄、牡丹皮、连翘、川郁金.若心烦心热加淡豆鼓、莲子心;若U干渴甚,U舌生疮加生

6、石膏、天花粉;大便秘结加川厚朴、枳实。案例分析:吴某:女,23,未婚。症状:额头有大面积成片小痤疮,两颊小范围黄褐斑。素来消化不良。脉诊:左右寸U脉洪大、数;左关弦数。舌象:无苔,类镜面舌。舌尖红,两侧红点刺。辩证:心火亢盛。方药:柴胡20g、川315g、郁金20g、玫瑰花15g、旋覆花10g、木香10g、金银花30g、连翘20g、黄芪20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20g、石斛20g、当归20g、白苟20g、龙胆草20g、紫草15g、获苍30g、白术20g、青黛20g、滑石10g、甘草10g(水丸,一个月用量)4.从脾论治七情内伤或饮食劳倦伤及脾胃,或过用寒凉

7、药物,克伐脾胃之气,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日久成痰,湿郁化热,湿热挟痰,凝滞肌肤,循阳明经而上熏于面[4】。临床表现为皮疹、囊肿、瘢痕为主,伴有神疲乏力、纳差便塘,苔腻,脉滑等。治宜健脾利湿,清热化痰。主方:浆胡桂枝干姜汤或参;白术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选药:染胡、桂枝、干姜、党参、茯苓、怀山药、生薏苡仁、海藻、昆布、浙W母、连翘、半夏、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若缠绵日久,结节、囊肿、瘢痕严重者,加莪术、红花、牡蛎。案例分析:莫某,女,22岁,湖南人。患者诉痤疮日久,颜面出油皮肤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