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

ID:21875921

大小:5.1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1

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_第1页
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_第2页
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_第3页
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_第4页
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传导通路1神经系统概观-2-运动系统:包括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精细而协调的复杂运动需要整个运动系统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其中任何一个部位损害,均可引起运动障碍。神经元概念运动单位:每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一组肌纤维。(一)锥体系(pyramidalsystem)锥体束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质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脑干束。-4-Beze细胞轴突组成锥体束纤维-5-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锥体细胞(Bezecell)Beze锥体束: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Beze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2、。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延髓椎体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支配50-200根肌纤维)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下运动神经元是接受来自锥体系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的最后通路。-6-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运动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管理的局部定位关系:1.人身体的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中是倒置分布的,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3.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上运动神经元-7-下运动神经元-8-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纤维束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皮质脊髓束(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本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外侧核脊神经本侧四肢

3、骨骼肌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双侧躯干骨骼肌运动(不交叉纤维)皮质脊髓前束双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内侧核(下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后肢、脑干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轴突)运动传导路皮质脊髓束路径-10-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皮质核束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眼外肌、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皮质脑干束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部面神经核下部副神经核舌下

4、神经核疑核皮质核束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运动传导路核上瘫面神经瘫(核下瘫)面神经核上瘫的特点: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颊。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患病侧的表情肌全部瘫痪,表现为该侧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皮质核束-14-舌下神经瘫(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舌向前伸时,舌尖偏向病灶的对侧(健侧),但舌肌不萎缩。舌下神经核下瘫时,患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偏向患侧,核下瘫时间长久时,就会出现舌肌萎缩。核下瘫-15-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异同点中枢部位中央前回上2/3中央旁小叶前部中央前回下部内囊内囊后肢内囊膝部交叉大部分交叉管上、下

5、肢肌小部分交叉管半面、舌肌异同点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16--17-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出现部位对侧肌张力增高瘫痪硬(痉挛性)瘫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肌萎缩早期不明显硬软分上下,左右看交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同侧降低软(弛缓性)瘫消失消失不出现明显运动传导路皮质脊髓束-18-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19-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瘫痪:指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上、下)。分类:按照瘫痪程度: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按照瘫痪性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硬瘫)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软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

6、↓腱反射↓肌肉萎缩无病理征如脊髓前角刺激性病变可伴肌束震颤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和失神经电位下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1)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节段性、迟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见于脊脊髓灰质炎或MND2)前根:节段性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见于髓外肿瘤压迫、颈椎病(神经根型)3)神经丛:累及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引起迟缓性瘫痪、感觉及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4)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区迟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或者疼痛-20-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腱反射↑无肌肉萎缩病理征+在急性病变时,由于突然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支配,反而出现下

7、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脊髓休克。休克期时间长短决定预后。上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1)皮质型:皮质运动区呈一条长带,面积较大,局限性病变可出现一个肢体的中枢性瘫痪(单瘫)。2)内囊型:內囊是感觉、运动、视觉传导集中地,损伤出现“三偏”。3)脑干型:交叉瘫即病变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4)脊髓型:脊髓横贯性损害时出现双侧肢体瘫痪(截瘫或四肢瘫)。-21-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按照瘫痪的形式分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及交叉瘫。单瘫:一个肢体的瘫痪。病变可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