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

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

ID:2199467

大小:338.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1-15

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_第1页
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_第2页
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_第3页
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_第4页
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册-2013.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分组专业班级系别指导老师试验日期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6试验注意事项掌握一般结构试验方法和试验技能,是从事土建各类工作专业人员应该具有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顺利完成试验,应注意以下事项。1、试验准备工作:试验前,应预习本次试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预见一下本次试验的过程和可能的结果。熟悉所用试验仪表、试验设备的一般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规则、注意事项等。试验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协作完成。2、试验:试验前:要安装调试仪表、设备、试件等,安装是否稳妥、安全(要预见可能的不安全因素),记录表格是否齐全,提请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2、后,方可开始试验。为确保试验数据的正常采集,可用试加一定数值荷载的办法,目的是先观察一下试件、仪表等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若正常运转,再按预定步骤重新开始加载并开始试验数据的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必须认真按试验要求分工工作,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以求最佳的试验结果。另外试验室往往设备多、价值高,危险性大,故进入试验室的人员,必须遵守秩序,不乱动无关的实验设备、仪器,以免事故发生;并注意脚下、空中临时架设的电线和试验过程中的危险,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3、试验结束:应检查采集的数据是否齐全、并清理试验场地,清点归整仪器、工具,打扫场地卫生,试验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开试验室。

3、试验报告的整理和书写:试验报告的内容主要有两个:A、试验中采集的数据,B、根据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总结出的结论、图表、曲线、表格、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处理措施等。对于A:要求采集的数据真实、齐全、可靠;对于B:要求数据分析要严密、并尊重试验结果、结论要清楚,对存在的问题,分析要透、要准,提出的措施、意见要切准要害、符合实际。4、学生守则:试验后的分析计算工作要独立完成;试验报告书写应整洁、认真;字迹清楚、并采用不易涂改的笔墨书写。试验数据、图表、表格、曲线等常常是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故应清晰、认真,并采用不易涂改的笔墨书写。试验报告中需要坐标纸绘制的图表、曲线应用胶水附贴在相

4、应的栏目,以免丢失。保持试验报告的整洁。6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详细叙述粘贴电阻应变片的工艺流程,并指出各工序应注意的事项)6三、简答和讨论1、简述应变片的选用原则。2、如何保证贴片的质量?贴片质量的好坏对量测会产生什么影响?3、记下你采用的电阻应变片的规格指标(基底材料、标距、K值、贴前实测R值、贴后实测R值)。4、通过这次试验,你认为电阻应变片粘贴的技术关键有哪些?5、如何进行防潮防水的处理。6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桥路连接一、实验目的要求:二、画出试件贴片位置及桥路连接简图。6三、记录与计算1半桥连接:连接方式外补互补荷载(KG

5、)5101551015仪器读数με1(次)2(次)3(次)平均2全桥连接连接方式外补互补荷载(N)5101551015仪器读数με1(次)2(次)3(次)平均四、讨论:1、讨论不同桥路接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2、按等强度梁的参数计算出测点处的理论应变值。63.将不同组桥接法的试验结果与理论比较,讨论各种接法的读数计算值是否与理论相符,说明误差原因。6试验三回弹法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一、试验目的二、试验基本原理三、试验方法(画测试简图)6四、试验记录回弹检测记录表构件名称:混凝土标号:回弹仪型号:试验规程:测试日期:编号 碳化深度测区1234567891011121314151

6、6Rm(mm)          测面状态:1、侧面,2、表面,3、底面,4、风干、5、潮湿,6、光洁,7粗糙,测试角度:1、水平,2、向上,3、向下,13回弹检测记录表构件名称:混凝土标号:回弹仪型号:试验规程:测试日期:编号 碳化深度测区12345678910111213141516Rm(mm)          测面状态:1、侧面,2、表面,3、底面,4、风干、5、潮湿,6、光洁,7粗糙,测试角度:1、水平,2、向上,3、向下,13回弹检测计算表项目测区号    回弹值N测区平均值角度修正值         角度修正后         浇筑面修正值         浇

7、筑修正后         平均碳化深度值L(mm)         测区强度值Rni(Mpa)强度计算(MPa)n=10K= Rn1=Rn2=强度评定值Rn(MPa)13回弹检测计算表项目测区号    回弹值N测区平均值角度修正值         角度修正后         浇筑面修正值         浇筑修正后         平均碳化深度值L(mm)         测区强度值Rni(Mpa)强度计算(MPa)n=10K= Rn1=Rn2=强度评定值Rn(MPa)13检测日期检测依据设计强度检测环境构件测区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