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ID:2212905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_第1页
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_第2页
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_第3页
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_第4页
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也谈化学课堂中的有效互动【】G633.8【】B【】1001-4128(2011)03-0119-01    最近读了《化学教育》中的《关于化学学科教育的几点认识》、《引领学习方式转变,落实新课程要求》、《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实践》等几篇文章,很有触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的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苏霍姆

2、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的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互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在课堂互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的课堂“互动”只是形式上的、浅表层次的

3、,有的甚至是无效的。这显然不是新课程的目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互动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真实有效的课堂互动。要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互动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教师在课前应提前做好以下

4、几方面的准备:第一,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第二,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第三,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第四,对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第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  2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

5、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

6、和对话就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才能实现师生的“共享”。教师要尊重差异,在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在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  4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

7、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学习。  5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

8、就会处于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