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

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

ID:22129337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_第1页
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_第2页
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_第3页
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_第4页
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个数学“难题”引发的思考在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中,本卷共计27题,下面是第26题题目。某班同学去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部分同学抬土,另一部分同学挑土。已知全班共有竹筐58只,扁担37根,要使全部竹筐和扁担都用上,应怎样分配抬土和挑土的人数?参考答案如下:  解:设分配抬土x人,挑土y人。  答:应分配抬土32人,挑土21人,刚好能使全部竹筐和扁担都用上。  刚拿到试卷我根本没有对这个题目引起注意,询问了其他老师也有同感。批改结束后对此题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我校五百三十几个学生,只答对三十几个,得分率只仅为6%,比中

2、考压轴题还低。得分率之底,完全出乎我们老师的意料。我正好负责批改这个题目,批改中发现除了极少一部分学生没有做此题,多数学生做了此题但不能得分。学生解设和参考答案一样,典型方程组有如下几种:  这些孩子似乎根本不知‘扁担’和‘竹筐’为何物,也不理解用扁担‘挑土’和‘抬土’,不能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在批改中很难找到正确的解答。此题成为一个难题,问题的难点似乎集中在对抬土和挑土的理解上,与命题人的命题目的相违背。我是一个70后,小时候经常跟扁担、竹筐打交道,十多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此类题目还能在试卷中找到。批改中学生对题意的不理解让我深感不解。因此,对我

3、任教的两个八年级的班级进行了如下的问卷调查:  问1:你认识扁担和竹筐吗?请指出它们的用处。  问2:一根扁担可以挑几个竹筐?需几个人?  问3:一根扁担可以抬几个竹筐?需几个人?  调查的结果是两个班级共计102人,全部回答正确的13人。可想而知,十几年的城市化发展,这两件物品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现今的初中生对此事物非常陌生,因此,此类问题为背景的题目已经不适合考查学生。即使要使用这个载体,应在题中画出‘挑土’和‘抬土’的图示,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更加应该关注知识载体,从本地、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数学走进我

4、们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丰富。  首先要尊重教材,但又不死扣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三年一届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不同,每一届的学生都有鲜明的特点。而我们的教材不可能每年都在改编,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尺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舍弃课本中的问题情景,寻找更适合学生的问题情景。  浙教版七年级上4.3代数式的值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课本的引入: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17︰08,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

5、主办权,北京时间与莫斯科时间的时差为5时,计算此时的北京时间。奥运会已经过去两年,而且此问题中涉及北京时间和莫斯科时间的时差,时差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概念,教学中又凭空多出一个难点。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  某移动公司的“”业务有两种付费方式。第一种方式:先缴15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话费0.2元;第二种方式: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  (1)设一月内通话x分钟,分别写出两种方式所需的话费;  (2)老师有一,每个月通话时间约为120分钟,我应该选择那种方式付费?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我们地区已经非常普及,因此收费

6、问题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而且关注的问题。问题1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问题2一经提出,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自然的把学生引领到新的知识领域。  2、通过教师的指导,让课本例题中的问题情景华丽变身。  课本中会有很多我们学生并不熟悉的问题情景,只要我们精心构思,悉心引导,也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浙教版3.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例4木工师傅可以用角尺测量并计算出圆的半径。如图一,用角尺的较短边紧靠⊙O于点A,并使较长边与⊙O相切于点C。记角尺的直角顶点为B,量得AB=8㎝,BC=16㎝.求⊙O的半径。  题中提到木工师傅的‘角尺’,学

7、生很陌生。因此,在课前,我借来了一把角尺,特意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当我拿着它走进教室时,就有几个学生围了过来,好奇的把玩起角尺。不少学生也默默地打量起这把很有个性的尺子。在讲解此例题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角尺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没有。我举了举手中的尺子,他们都笑了。讲解了例题后,我用角尺测量了较小圆柱(如铅笔、小木棒、小杯子等)横截面的半径,如图二,边测量边报出半径,有学生已迫不及待问:老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我请学生画出示意图。角尺的两边分别与⊙O相切于点A、C,根据角尺上的刻度读出BC的长。求出⊙O的半径。  解:连结OA,OC.  ∵⊙O与B

8、A、BC分别相切于点A、C  ∴OA⊥BA,OC⊥BC,  ∵AB⊥BC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C=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