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ID:22133008

大小:5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_第1页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_第2页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_第3页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_第4页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引言新课程改革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它是以教师单一的讲述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适应教师的教。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了克服讲授式的缺点,新课标向教师们推荐了讨论式教学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教给学生,更需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和一种精神,给他们一把开启知

2、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一只装满宝物却无法开启的箱子。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中,师生不仅仅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关系,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课标的要求,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完成,在课堂讨论

3、中,学生可以独立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相互交流,还可以与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目标,在这样的合作和交流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因材施教,他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3]。..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出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制定

4、适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讨论式教学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使其在近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中被重视并应用到各学科中,本文主要探析的是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谈到讨论式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用辩论和对话的方法发现真理,将其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因此,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实,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其“诲人不倦”的作风也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个鲜活例证。在《论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与其弟子们就

5、某一问题的讨论与对话。我国清代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要求教师用“讨论式的讲授”以适应教学方法的改革[4]。历代智者先贤都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法,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必定有其独特的益处。那么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呢?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准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和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给予评价,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的目标是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使

6、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根据其他学生的观点补充或调整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以求得到问题的解决和明晰[5]。俗话说:“理越辩越明”,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这一“辩”字使学生们更加清楚透彻的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独立地解决问题,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一次新的转变,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1讨论前的准备工作3.1.1因材施教,恰当设计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

7、讨论式教学法时,问题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并且也是非常难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提出最恰当最有价值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有如下几点建议:(1)问题的难易要符合学情讨论的问题如果设计的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讨论就可以轻松回答,那么很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如果问题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无法说到关键之处,这会浪费许多时间而学生仍懵懵懂懂。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要恰当地设计问题,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考虑他们不同

8、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年龄层次等设计不同难易的问题。例如,高中必修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的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时“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属于哪一阵营的?各阵营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阅读课文之后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并不需要讨论。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有的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是“‘园中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成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暗示着什么?”我认为这一问题对于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的,他们对于“左”倾年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