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

ID:22148114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_第1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_第2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_第3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_第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运用修正的巴拉萨模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国进口贸易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CAFTA下中国进口贸易存在贸易创造效应而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巴拉萨模型  []F74[]A[]2095-3283(2012)09-0010-02  一、引言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开始建立。自2005

2、年7月开始,双方全面启动降税进程,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至2010年,在中国和东盟走过了近10年的共建自贸区之路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双方的经贸关系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了新动力。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一部分事前研究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对贸易效应进行预测,也出现很多运用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的事后研究。  二、建立模型  (一)巴拉萨模型介绍  为了研

3、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贸易效应,巴拉萨在1967年建立了巴拉萨模型,之后很多学者运用这一模型对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Perera(1998)运用修正的巴拉萨模型对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不同的成员国以及不同的商品会产生不同的贸易效应。巴拉萨模型广泛应用于测量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原巴拉萨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区域一体化前后分别保持不变,而建立一体化区域会改变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如果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增加就表明存在总的贸易创造效应,即国内产品被从区域内成员

4、国或区域外贸易伙伴的进口所替代。对区域外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小表明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即对一体化区域外的进口被区域内进口或本国产品所替代。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  由于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本文选取了1992—2007年的数据,2002年CAFTA正式开始建立,把2002年作为CAFTA建立的分界点。中国进口总额和自东盟各国进口额由TRADE数据库获得,中国对区内和区外进口额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模型中用人均GDP代替收入水平,两项数据均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各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吻

5、合,进口值与人均GDP正相关,从修正的R2、F统计量以及D-W检验值可以看出模型拟合非常好,而且各变量的系数至少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由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中国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估计值,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进口总需求、区内进口需求和区外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建立CAFTA后都大于建立之前,这表明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但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这说明中国国内高成本的产品被国外低成本进口产品所替代。没有检测到贸易转移效应,一方面可能由于目前CAFTA产生的转移效应还比较有限,中国与东盟全面

6、减税开始于2005年7月,由于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选取数据时间截至2007年,所以自贸区真正发挥效力的时间还比较短,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这也可能导致了CAFTA贸易效应的局限性。另一个解释是由于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对CAFTA区外许多国家的进口关税大幅下降导致的。  四、结论  本文运用修正的巴拉萨模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进口贸易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截至2007年CAFTA下中国进口贸易只存在贸易创造效应而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  由于

7、巴拉萨模型变量比较简单,模型对诸如价格、关税等对贸易影响较大的变量并没有考虑,所以本文对贸易效应的解释可能比较有限。另外,我们不能对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作精确的测量,今后应对不同行业产品贸易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进行具体测量。  [[]运用修正的巴拉萨模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国进口贸易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CAFTA下中国进口贸易存在贸易创造效应而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巴拉萨模型  []F74[]A[]2095-3

8、283(2012)09-0010-02  一、引言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开始建立。自2005年7月开始,双方全面启动降税进程,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至2010年,在中国和东盟走过了近10年的共建自贸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