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

ID:22174715

大小:91.3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7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_第1页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_第2页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_第3页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_第4页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词语释义2.1 基本字义1.获取,接受:~到。~失。~益。得~空(kòng)。~便。~力。~济。心~。2.适合:~劲。~当(dàng)。~法。~体。3.满意:~意。扬扬自~。4.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动〉1.得到,获得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

2、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找到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5.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

3、其义。”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6.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7.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9.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11.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12.同“德”,恩惠,感恩[begrateful;feelgrateful]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

4、,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13.助动词。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14.得意,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16.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名〉1.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5、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2.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副〉1.必须,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形〉1.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历古今之得失。——《汉书》〈助〉1.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2.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3.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与yǔ,yù,yú与yǔ1.连词,和:正确~错误。2.介词,跟:~虎谋皮。生死~共。3.给:赠

6、~。~人方便。4.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5.〔~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6.赞助,赞许:~人为善。与yù  1.参加:参~。~会。与yú  1.同“欤”。与yǔ1.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与yǔ〈动〉1.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2.又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有

7、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名〉1.党与;朋党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群臣连与成朋。——《汉书》2.盟国,友邦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介〉1.跟;和;及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为,替[for]。如:与我想想<连>1.和;同[and

8、]。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助〉1.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与yù  〈动〉1.参与[takepartin]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常用词组与yǔ1.与夺yǔduó(1)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