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ID:2224099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_第1页
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_第2页
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_第3页
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_第4页
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教学中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代写论文摘 要:问题是创新的前提,针对当前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现象,首先分析了成因,然后提出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他的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创新精神1.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对100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

2、观察记录,统计结果是:教师平均每节课向学生提问37次,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平均每节课0.001次.当被听课教师根据我们的意图在课结束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但问题没有探索性。可见,学生确实缺少问题意识,基本上课堂里是教师问学生答。1.1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不能”提问的根本原因笔者曾经专门调查了十所中心小学3到6年级5000名学生,问:“为什么不提问”,98%学生选择了老师没有让我们提问。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最好评价是“听话”,不让提问只是一种现象,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1)如果让学生提问教学秩序就乱了,教学任务

3、就完不成;(2)能提问的学生看上去很灵活,考出来的成绩不一定好。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学评价。“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能力、情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必然会造成学生与教师都产生“唯书至上”的观念,凡是书上写的都是科学的、凡是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观念驱使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在一些公开课上。1.2教师的权威性是造成学生“不敢”提问的直接原因“师道

4、尊严、学而优则仕”长期统治着思想意识形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倍受人们的尊敬,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接受,于是教师的权威也就从小形成并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使学生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且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学生不敢也不想向教师提出问题,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接受。1.3传统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主要原因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以提问代替启发式。首先考虑教师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的问题。显然,大多数问题是为了便于教而设立的,学生的观察、讨论、回答都是教师事先策划好的,学生只能在这些框框中

5、打转,既使偶尔有学生跳出了这一框框,教师也会赶紧把他拉回来。那种一问一答,你(师)讲我(生)听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到底给了学生多大的思考余地,给了学生多少主动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还用得着探究?还会探究吗?当然也就“不会”提问了。2.问题意识的意义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要求人们去完成—个任务,而对于这个任务,由他们的经验,没有一个现成的可供使用的完成任务的策略。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个人面对某种不清楚的事物而不能应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理解它而产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

6、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起点是疑问”。他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问题是创造的前提,发明的基础。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掌握知识与问题意识具有“叶”与“根”的关系。只有枝叶茂盛才能使学生具

7、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只有根深蒂固,好问、多问、深问、善问才能学会发现探究的方法,才能全过程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他们的辨证关系揭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能促进学生智能和谐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3.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

8、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教育工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应确立下面三个观念:3.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