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

ID:2225492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_第1页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_第2页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_第3页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_第4页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学生认知是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动脑思考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勤于动脑思考,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让学生学会动脑,勤于动脑,善于动脑,教师主要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动脑思考习惯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动脑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在新授完毕或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并动脑思考:  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  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  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  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和有条理。  第二方面:利用多种方式巩固动脑思考习惯  

3、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但这种建构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必然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批判与反思,以及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人的创造建构只有得到数学共同体接受,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日常生活  教育学家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

4、演绎。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的方法为快乐。这是二年级课堂练习中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根香肠长约2()。在改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答案判为错:一根香肠怎么可能只有2厘米呢?“老师,香肠长约2厘米为什么错了?”作业本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你们见过香肠吗?”我觉得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

5、经常吃香肠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香肠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香肠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明天老师带几根香肠给大家看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些香肠,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  2、随笔日记  动脑思考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思考,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动脑思考习惯的措施,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数学随笔和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内容包括: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

6、未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以及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等。  3、教师引导  最近发现,郭豆豆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最近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8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8岁。”“不,应该说你今年8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8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

7、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1公里。”“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1远。”“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改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豆豆所犯的这种错误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调用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们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学习动脑思考过程。  4、集体讨论 

8、 在集体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动脑思考,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各自的理解,不同的侧面,有利于丰富思考方法、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因此,为了学生正确地建构数学概念,采用集体讨论、争辩的方法促进个人动脑思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