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

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

ID:22276313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_第1页
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_第2页
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_第3页
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_第4页
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VB语言教育中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验探究-->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网自、计算机自都被称为“功能性文自”,他们都属十信息平民阶级,都是信息贫困者,是信息时代的“无家可归者”。相反,拥有信息、占有信息的人就是信息富有者。所以,要摆脱信息贫困状态,要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排除外界因素如硬件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才能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才能适应现在、迎接未来信息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信息的形成使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信息社会的成员需要具备特定的素养即信息素养。可见,信息素养

2、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基本生存的保证,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保证。十是,信息素养与读、写、算为基础的传统文化素养一样被列入人才培育的目标中,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的培养要靠信息技术教育来实现,而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面对教育信息化趋势,我国政府积极地做出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决定,如在颁发的2000年“纲要”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落实到教

3、学中的信息素养可以解析为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为其他五个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各个部分(包括知识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因此,知识和评价调控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承载;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二部分有机相连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渗透十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以下是信息素养组成的能力分解:(一)研究背景.......6-8(二)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8-111、国外信息技术教育.......8-102、国内信息技术教育.......

4、10-11(三)试验研究的主要.......11(四)试验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教学.......11-16二、教学设计方案.......16-38(一)学习内容分析.......16-17(二)学习者分析.......17-191、学习者心理分析.......17-182、学习者能力分析.......18-19(三)教学方法.......19(四)教学流程.......19-36(五)教学评价设计36-38三、VisualBasic教学设计方案的.......38-41(一)教学中的因素界定.......38-39(二)研究方法.......39(三)试验结果及.......39-41四、

5、总结与思考.......41-44(一)任务设置原则.......41-43(二)关注学生感受,适时调整.......43-44总结与思考在运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完整,任务要典型、具体,注意任务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习者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合理、科学、规范的使用各种工具。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灵活地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和集思广益,合作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善十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任务设置原则

6、1.适当的设置任务有利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所谓适当的“任务“,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之上的,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程序语言设计相对较难,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是多方面的,相对十其他学科也有其独特之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容易感到厌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2005.7[9]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0]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