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

ID:22293918

大小:94.0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8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_第1页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_第2页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_第3页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_第4页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DN诊断标准为[1]:糖尿病病史(常在6〜10年以上),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UAER达20〜200/ug/min或30〜300mg/d),即应拟诊“早期DN”;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即应考虑“临床DN”诊断。近年来研究显示糖尿病在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的同时甚或之前,小管间质己存在功能损伤[2],且小管间质的损害并不依赖肾小球病变,其改变不仅是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标志,而且是决定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3]。糖尿病肾病可

2、由多种途径损害肾脏,并累及肾脏的所有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到肾小管和肾间质。1肾小管标记物肾小管标记物可分为两大类,尿中低分子量蛋白(lowmole-cularweightprotei,LMWP)和尿酶[4]。尿a1—微球蛋白,02—微球蛋白P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CystatinC都属L丽P。其异常升高反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尿N—乙酰3-D-葡萄糖酰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肚酶AAP均属反映肾小管细胞损伤的尿酶。尿THP则反映远端小管功能。正常情况下尿中酶的含量很少,肾脏疾病时尿中酶的含量增加。现将

3、可反映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常见标记物作一介绍。a1一微球蛋白(a1-MG)肾小管功能受损,重吸收障碍时,尿中排泄量增加。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都表明糖尿病患者当尿白蛋白尚在正常水平时,尿(U-MG水平已有升高,其升高早于微量蛋白尿的出现;还早于02-MG[5],且在尿中含量稳定,不易受尿PH影响,因此尿。a1-MG是筛查糖尿病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高敏感指标。32—微球蛋白(02-1^)当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改变时,可引起血和尿中P2-MG的改变。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亢进时,血民_MG下降,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32-MG升高,当近曲

4、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时,尿32-MG升高。但是32-MG在尿液中含量不稳定,受pH值影而造成假阴性,有必要结合尿液有形成分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检测来判断肾小管的功能及损伤程度。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血液中视黄醇的转运蛋白,为一种低分子质量蛋白,分子质量为21200,在体内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受全反式视黄醇刺激并与之特异结合,即形成视黄醇-RBP复合物(Holo-RBP)。其主要功能是将视黄醇从肝脏转运到血中,血浆中约90°%与甲状腺结合前蛋白(TTR)以1:1:1结合成三元复

5、合物,从而阻止视黄醇结合蛋白从肾小球滤过[6]。未结合视黄醇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13],重吸收率可达99.97%[14]。正常时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仅为g/min以下[15]。在DN早期,肾小管形态尚未发生明显病变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量已显著增加。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DN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大量视黄醇结合蛋白滤出,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肾小管本身己受到损害,导致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增加。因此,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概量增加可作为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近

6、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前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量已明显增加,提示DN早期,肾小管病变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也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7]。Ellis等[18]认为,尿中尿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AER/RBP)比值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值降低时,表明早期肾小管受损;当比值升高时,则预示肾小球损伤或同时并发肾小管损伤。尿胱抑素C(CystatinC)CystatinC是一种分子量为13KD的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是一种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因属小分子,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代谢

7、,不从肾小管分泌。CystatinC存在于各种体液中,正常人尿中约/L,而且不受性别、肌肉量、饮食、炎症、胆红素、溶血等因素的影响[8]。国外研究表明在DN前期,即尿微量白蛋白尚处于正常阶段,尿CystainC的排出己高于健康人对照组,且CystatinC的灵敏度优于a1-MG,由此可见CystatinC也是反映肾小管早期损伤的灵敏指标[8]。尿N—乙酰0-D-葡萄糖酰苷酶(NAG)NAG为来自近由小管溶酶体的尿酶,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以胞吐形式向尿液中分泌少量的NAG酶,尿液中含量极微且尿NAG排出量相对稳

8、定。在DN早期,由于肾小球滤出的白蛋白(Alb)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尿NAG排泄增多,尿Alb正常而尿NAG增加,随着DN病程的进展,Alb的滤过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使得尿Alb与NAG同时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