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

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

ID:22303008

大小:91.1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8

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_第1页
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_第2页
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_第3页
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_第4页
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吴兆骞及其边塞诗浅论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学者因故被流放到偏远的地区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像屈原、李白、苏轼等等都有此种经历。流放,对于流放者本人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不幸,但对于中国文学史,却是极大的幸运。苏轼有“问汝平身功业,黄州、徽州、儋州”(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下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又有所谓“诗人不幸国家幸”胡忆尚选注《赵翼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第162页。,正是这种情况的最好说明。流戍塞外,异域的独特体验和诗人对自身遭遇的别样感受交织在一起,就会产生奇异的文学反应。清初著名诗人

2、吴兆骞就是这被流放当中的一员,而他在流放期间的诗作奠定了他清代著名边塞诗人的重要基石。一、吴兆骞及其被流放原委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王朝偏安西南一隅。这一年,是清廷幵科取士之年,许多出生于明清之际的文人士子抛开父辈拒不侍清的思想,纷纷进京赶考。江南才子、被吴梅村誉为“江左三凤凰”王/;•五主编,吴伟业撰《吴梅村诗集》卷-,商务印书局1937年12月第•版,第4页,之一的吴兆骞也在其中。吴兆骞,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从小就天分卓绝,史称其“惊代绝才”清吴兆骞撰,马守中校点《秋笳集》附录一《归来草堂尺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

3、3年10月第1版,第275页。“一目十行、援笔立就”清汪琬撰,李升华编撰;《汪琬全集笺校》,人昧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页,。年少时就因其过人的才气闻名在外,这种年少成名的经历,士家大族的身份,使他对自己的天赋才智自视甚高,为人放诞不羁,“傲岸自负”消沈徳潜荠《国朝诗别裁集》卷五,人段文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版,第378页。,“不谐于俗,以故乡里嫉之者众”淸徐紈著《鹵州草堂集》(一)卷29,台湾学生书局发行,中华民国六十二年三W影印出版,第11页。。读书时,用同学的帽子盛溺,却又让老师计名对自己的《胆赋》惊叹不已;文名早著,却又

4、大言不惭的对当时的文学前辈汪琬说出“江东无我,卿当独步”的放诞之词。这两件事情充分的说明了吴兆骞对自己文学冰能的自负,以及他性格上的简傲放诞。“放诞谁当怜阮籍?孝廉人尚识张凭”姜宸英撰《湛园题跋》,中华#局,1985年第1版,第15页。(姜寢英《与吴汉槎夜坐》)这似乎也预示了他曰后政治生活的不幸,正如计名在责备他的时候说,“他日必以高名贾祸”,真是一语成谶。就像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不谐于俗的文人们的政治生活不如意一样,吴兆骞也为他的傲岸不羁付出了代价。顺治十四年,清朝统治者为了打击江南士子的反清思想,借助“权要贿赂,相习成风”淸张

5、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28页。的契机,发动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场案,其中以南闱科场案最骇人听闻。吴兆骞被卷入了这场政治的迫害危机中,被捕下狱。顺治十五年,顺治帝亲自在中南海的瀛台复试所有举人。考试时,武士林立,戒备森严,“命护军二员,持刀夹两旁”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商务印书局,1936年12月第一版,第2页。“堂上命题,二书、一赋、一诗。试官罗列侦视。堂下列武士,锒铛而外,黄铜之夹棍,腰市之刀,悉森布焉”清李延年《鹤征前录》卷23,商务印书局,1996年版,第559页。,这种如同进入刑场的情景,使得考试的举

6、人人胆颤,“悉惴惴其栗,几不能下笔”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商务印书局,1936年12月笫一版,笫4页。,加上当时正是三月份,北方气候还很严寒,士子们儿乎冻得伸不出手来。结果,吴兆骞交了白卷,被除名。又在进过了一番狱中垂死挣扎之后,顺治十六年闰三月初一日,吴兆骞等人离京,被发往东北宁古塔。我们都相信吴兆骞是被诬陷的,也不去追究兆骞被诬陷的原因。像他这样才华横溢又恃才傲物的文人被别人抓住把柄,实在不是一件W难的事情。可对于他的曳白原因,我们实在百思不得其解。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因病,二、因战栗不能下笔,三、故意为此。徐珂认为是

7、“吴因病曳白,除名,遣塞外璐、许嗣茅、李兴盛都赞成第二种说法,而我认为第三种说法较为可信。纵观吴兆骞少年成XT的历史轨迹,他是个对自己方能极度自负的人,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可不曾想到会有人诬陷他是因为贿赂考官才得以中了举人,据近代学者《宁安县志》记载,吴兆骞复试时曾感慨道:“焉有吴兆骞而以一举人行贿者乎?”清徐珂撰《清稗类钞》第.十册,中华书局,1986年()7月第一版,第98页„朱徳清等主编《宁安县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7页,。像他这样如此清高自负之人,岂能容忍别人如此污蔑自己。而且按常理,他本该在复试时发挥自己的汴能,

8、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没想到考场上会是这样一番情景,简直闻所未闻,这是对知识分子的极大侮辱。所以,他故意为之,以证明自己的铮铮傲骨。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说,想要通过复试证明自己的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