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

ID:2232195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_第1页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_第2页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_第3页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_第4页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争论的再思考

2、第1 由圆明园东区防渗工程引起的争论,从2005年3月29日张正春对圆明园防渗工程提出质疑,3月31日该工程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6月30日下午环评报告递交国家环保总局,到环保总局于7月5日组织各方专家审查,同意该报告书结论,要求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进行全面整改,前后历时约100天。有人将其称为“百日维新”,是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个鲜活例证,具有示范价值。100天的事件如暴风雨一般,席卷了全国。它确实如媒体所说是一场“环保风暴”,让每一位建设者都知道了:搞建设项目必须注意它对环境的影响,有影响的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是

3、风暴过后,并非是雨过天晴,进一步认真地总结和思考,有助于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圆明园学会是研究圆明园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召开讨论会更有益于学术交流,我愿意把个人的一些想法拿出来与大家讨论。一、对争论的焦点的讨论圆明园问题之争的导火索是圆明园东区的防渗工程,但是所争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概括起来争论的焦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老问题:①圆明园的定位,“遗址”和“公园”如何协调?②圆明园的景观,保持现状还是适当修复?③圆明园的管理体制,如何养活1700名职工?新问题:①圆明园防渗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会引起生态灾难吗?②圆明园的生态需水量如何保障?③圆明园的渗漏

4、能够修复内北京市的地下水吗?④圆明园防渗工程何去何从?老问题①②的争论由来已久,当年在周总理的过问下,组织200多位专家,历经20多年的论证才算告一段落,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将圆明园定为“遗址公园”,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个问题应当是有了清楚结论的,如果有不同看法,应当通过其他渠道反映和研究,不是争论能够解决的。圆明园的体制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因此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很多问题,如果能够通过这次争论引起上级单位重视,切实理顺圆明园的管理体制,解决编制、经费、多余职工安排,也未见不是好事。几个新问题的争论,在4月2

5、0日《水资源、节水、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思考论坛》上我已经发表过详细的意见,现在又有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结论,可以再深入地作些讨论。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讨论评价单位在详细收集和分析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各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查、监测、试验和模拟,对工程的环境影响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评价,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数据,搞清了基本事实。报告的主要结论引用如下:㈠为了防止圆明园生态系统的退化,保障遗址公园发挥基本规划功能,在目前北京市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圆明园必须采取综合的节水与补水措施。㈡圆明园坐落于清河古河道上,防止过度渗漏是节水措施之一。㈢圆明园防渗工程所用

6、的防渗材料在湖底缺氧、蔽光、温度相对恒定以及无强酸、强碱苛刻环境的铺设条件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根据材料老化试验结果保守估计其稳定寿命可达30~50年甚至更长。㈣防渗材料向环境释放物质的速度、数量以及毒性均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不会对饮用水水源构成威胁。㈤圆明园防渗材料中使用添加剂的用量低于食品包装材料要求的用量上限,将其用于湖底防渗是安全的。㈥通过一系列调查、类比、模拟等分析表明,圆明园铺膜防渗并蓄水后在短期内水生生态系统可得到部分恢复和重建,形成并维持圆明园内较大的水域景观,但可能对深根性植物和湖岸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当水体交换量不足时,

7、有引发富营养化的风险。㈦施工期由于湖水排空、施工后由于防渗措施,均会引起湖底和周边范围的土壤含水率下降,相对干燥的土壤条件,对于埋藏地下尚未进行清理挖掘的文物遗址和遗迹没有不利影响。以上结论足以说明圆明园采用防渗工程是必要的,采用防渗膜是安全的。但是,基于这样的基本事实,报告所提出的改进方案却存在着明显的漏洞。㈠部分改为粘土防渗方案没有必要也有困难报告提出的改进方案认为虽然复合土工膜防渗材料没有毒性,但其环境友好性低于天然防渗材料,因此建议:①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设计范围内目前还没有实施建设的区域,全面实施天然粘土防渗,厚度≥0.6m;②绮春园各湖泊全

8、部撤除已经铺设的复合土工膜,撤除土工膜后,膜上粘土返回,下部压实,上部尽量铺设原湖底沉积底泥;不设侧防渗措施;③福海去除表层0.2m的砂土,铺设天然粘土。原湖底淤泥土全部回填,保证防渗膜上0.5-0.7m以上的回填土层厚度;④长春园湖底设计标高高于40.7m的区域撤除复合土工防渗膜,防渗膜被撤除的部分回填粘土,厚度≥0.5m,压实。其余部分防渗膜保留,去除上部0.2m厚的砂土,回填重粘土。不设侧防渗措施。我认为仅因为土工膜防渗材料对环境的友好性低于天然防渗材料这样并不充分的理由就大动干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返工不是事实求是的态度。而且,粘土材料对环境未必

9、友好,因为他要浪费已经非常紧张的土地资源。按照改进方案,需要粘土15万方,相当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