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

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

ID:2232424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_第1页
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_第2页
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_第3页
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_第4页
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速铁路LTE平台可靠传输链路分析第1章绪论1.1研究课题背景意义最近几年中,在高速铁路领域,中国快速发展,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中国前铁道部于2010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宣告,在2012年底前中国要建成高速铁路1.3万公里,这一里程数将高于世上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占到全球高铁市场的50%以上的份额。目前,中国高铁的营业里程已经达到了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铁在建规模最大、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12万公里以上的铁路营业里程,其中1.6万公里以上为新建的高速铁路,再加上既有的提速线路和其他新

2、建的铁路,中国将拥有高达5万公里以上的铁路快速客运网,将所有省会城市以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连接起来,覆盖到全国90%以上人口。在如此巨大的铁路交通运输网中,要想极大地提升电气化率、铁路复线率、自动闭塞比重,实现主要繁忙干线中客货的分线运输,必须依靠一种高效率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网络⑴。前铁道部于2000年底正式确定GSM-R(GlobalSystemforMobilemunicationforRailEvolution,长期演进)作为GSM-R的冗余热备份网络,在异常情况下,由LTE进行语音和部分数据业务的传输,从而保障铁路通信正常进行。L

3、TE作为3GPP推出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长期演进技术,采用扁平化的网络架构和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目标在20MHz带宽下提供下行瞬时峰值速率lOOMbit/s(频谱效率5bit/Hz),上行瞬间峰值速率50Mbit/s(频谱效率2.5bit/Hz)[4]。为了克服无线移动信道时变和多径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LTE采用FEC(Foratic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等差错控制方法,来降低系统误码率,进而保证服务质量。尽管FEC方法可以产生较小的时延,但其编码冗余却使得系统吞吐量下降;当误码率不大时,ARQ可以得到理想的吞吐量,

4、但产生的时延较大,不宜于提供实时服务。为了克服两者的缺点,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就产生了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案:即在一个ARQ系统中包含一个FEC子系统,当FEC有足够的纠错能力来纠正这些错误时,则不必使用ARQ;只有当FEC不能正确地纠正错误时,才通过ARQ反馈信道请求重发错误码组。3GPPLTE协议在层2MAC(MediaAccessControl,媒介接入控制)中采用了HARQ技术。根据HARQ过程中重传内容的不同,HARQ主要分为TypeIHARQ、TypeIIHARQ

5、和TypeIIIHARQ3种类型,具体描述在第二章给出。在LTE无线通信系统应用到高速铁路环境时,较高的移动速度、复杂的沿线环境将给系统HARQ技术的应用带来影响,尤其是当列车逐渐远离源eNodeB(EvolvedNodeB,演进型NodeB),进入切换重叠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越来越弱,SINR(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Ratio,信千噪比)越来越低,大量数据出错,吞吐率降低。列车在切换重叠区行驶,当SINR下降至切换触发门阪时,列车在源eNodeB的控制下切换到目标邻小区。为了保证无损切换,如果S-G-R

6、越来越不能满足更加高效的列车控制和调度以及安全监控等需求,需要进一步发展。LTE系统以其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低的系统时延,以及在移动性的支持上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已经被国际铁路联盟确定为下一代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技术。本章中,分析了高速铁路LTE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及相关关键技术,指出了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重点对混合自动重传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之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GSM-R向LTE-R演进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可能的演进模式。2.1网络架构高速铁路LTE系统架构与LTE/SAE的相似,如图2-1所示。与图2-2所示的现有

7、GSM-R的网络架构[32]相比,其差异在接入网和核心网都有所体现。高速铁路LTE系统的接入网是E-UTRAN(EvolvedUTRAN,演进型UTRAN)。eNodeB是唯一的网络设备,它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小区内给终端发送信号或接收来自终端的信号。其功能有:调制解调、信道编码解码、无线资源控制、无线移动性管理和无线接口层2协议[33]。它不需要其他的中间控制节点(比如GSM-R中的基站控制器)直接与网络路由器相连,这种结构有利于和后续网络的兼容。核心网是EPC(EvolvedPacketCoreNeteSubscriberServer,归

8、属用户服务器)是本地用户服务器,负责管理用户注册信息。IMS(IPMultimedia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的功能如同GSM-R核心网中的MSC(MobileSentguid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