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ID:22352921

大小:61.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_第1页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_第2页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_第3页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_第4页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内容摘要:三农问题是由于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原因造成的长期无法解决的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产生恶性循环,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差距,最终使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日益弱势化,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会不公正。而这种主要社会群体的弱势化趋势和社会公正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作为我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农民日益被排斥出正常的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之外。因此,三农问题隐含的实质是社会公正失衡与社会排斥。关键词:三农问题社会

2、公正社会排斥农业、农村、农民,一个天大的“农”字,成了绕不开的难题。“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头等大事。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和农业曾经引领制度创新、改革之先,农村社会生活一度欣欣向荣。但是进入90年代后,农村和农业在体制改革上不仅没有大的突破,反而因为旧体制的延续逐渐桎梏了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力、农民收入的提高停滞不前的同时,农村的社会危机开始浮现,而危机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社会公正的缺失和社会排斥。一、当前三农问题呈现的新特点:主要社会群体的总体弱势化首先是农村的日益贫困化趋势。虽然经过“

3、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90年代初的8000万下降到90年代末的3000万(按人年均收入625元计),但是还有约2000万人处在温饱线的边缘,若按照联合国人均每天1美元收入的贫困线计算(相当于农村年人均收入的水平),贫困人口则更多。而且,农村的相对贫困人口在90年代迅速增加,成为目前农村贫困化的主要问题。以反映贫富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数计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扩大到,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若按照世界银行的数字,1999年全国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就己达。如果后者更符合

4、这些年贫富差距扩大的实际感觉,以此为参照,农村的基尼系数应该超过的官方警戒线了。农村的相对贫困化的加剧,还体现在相对于城市的贫富差距拉大和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加速,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农业收入已经难以维持农民家庭的简单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2]而以城乡居民储蓄为例来看,8万亿左右的储蓄余额中,占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只占约1万亿。若以居民享有的水电、道路、通信、卫生等公共产品的差距来看,城乡间的差距要比上个世纪70年代末更加扩大。其次,农村的生存状况恶化。一方面,由于农村县乡财政体制和政治体制之间的不协调,9

5、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地方政府出现普遍的财政危机,并最终转嫁为各种税、费、摊派的农民负担,结果不仅造成农村的进一步贫困化,而且导致统治形态趋于暴力化,农民实际日常生存条件恶化。也正因为此,基层干部队伍出现债权人化,日益异化基层政府的性质和农村基本经济政策,导致干群关系恶化。[3]同时因农民缺乏自身的基层组织和政治代表,在农民个体与政府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有组织的、有意义的缓冲,他们原本已很有限的合法权益也因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在贫困地区,农村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村级自治基本上失去意义。另一方面,

6、因现有的土地制度难以继续支撑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风险水平上升,自我保障能力下降。这等于强迫农民仅仅依赖人均有限的土地,在承担种植成本、口粮和各种税费摊派后,还要内部化所有的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生命风险。反观小农经济时代,如果风调雨顺、租佃关系稳定、捐税合理,农民或可温饱。然而进入21世纪,我们看到农村人均占有耕地不断下降,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均缺乏适当的法律制度保护,同时农民教育、医疗支出上升等社会生存条件逐步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本来就已经开发过度、负荷过重的土地还能为农民提供什么保障呢?这就使得农村

7、社会危机更加动荡。因为危机的加剧,农民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农村出现的悲剧性个案越来越多。根据卫生部XX年的报告,近几年来,中国平均每年自杀人数约为25万,自杀未遂人数据估计超过100万,其中90°%在农村,并且女性比男性高出25%。农村女性的自杀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十三,高居各种死亡原因之首。作为农村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她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之巨可见一斑。同时,随着近年来农村社会危机的深化,危机效应也随之扩散。社会各界、海内外正在对三农问题投入强烈关注。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和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两本书的个案分别从不

8、同角度一再证实了内地农村的社会危机之严重和基层政权制度的极端不适应。对于农村的社会问题,现行的农村治理体制既无法从个案上逐一疏导,又难以从根本制度上予以缓解,进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如1999一2000年因为自下而上的抵制,安徽省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遭遇挫折,个中沉疴锢疾与九百年前王安石变法时所面对的困难竟如此相似。并且,农村的社会危机势必驱动农村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