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

“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

ID:22358212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_第1页
“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_第2页
“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_第3页
“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_第4页
“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_第5页
资源描述:

《“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80后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的颠覆摘要:与传统儿童文学相比,“80后写作”一个很突出的创作倾向就是颠覆了原有的教育和教师形象,形成了迥异于传统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既拓展了儿童文学的审美视野,也引起了教育界和儿童文学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关键词:80后写作颠覆教师儿童文学“80后写作”是指出生于1980年代的人作为发表的文学作品,他们在进入文坛的时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写作既不同于传统的儿童文学,又特异于成人创作的文学,由于自己的年龄特征和特异的时代风貌在作品中呈现出另类的美学追求。他们拥有强大的读者群。代表作有韩寒的

2、《三重门》、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甘世佳的《十七岁开始苍老》、蒋方舟的《正在发育》等。“他们在文字里,保留了原初的顽皮与机智,一边追逐,一边颠覆。”颠覆一切既有的人生价值与人生秩序,特别是对传统儿童文学与教育的颠覆。“把主要火力集中于对它的挞伐与轰炸。即传统儿童文学的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能成了‘80后写作’主要颠覆目标。”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文学中的教师大多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如任大星的《吕小刚和他的妹妹》、张天翼的《罗文英的故事》等作品中的老师,都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他们是教师集体职业形象的代表,在学生心目中是不食人

3、间烟火的圣人;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老师就成了反动学术权威的代名词,迂腐反动的代言人;新时期以降,80年代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开始对教师形象重新思考,挑战教师的权威性,刘健屏《我要我的雕刻刀》借老教师之口表达对教育的思考;90年代,刘东的《下课》、林彦的《诚实》写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职业困惑;张之路的《题王旭威武》将教师生活中普通人与教师职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有一种理想化的倾向。进入新的世纪,杨红缨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的米兰老师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知性的形象,但米兰老师承载了太多的作家教育观念

4、,与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差距,真实性和典型性大打折扣,也是一种理想和图像化的符号。常星儿的《岑老师远行》写了一个有职业操守和理想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又不被理解和接纳的教师形象,这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精神漂泊者。中国儿童文学中教师形象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走了一条从神坛到地狱到人间的路径。在成人的叙述视角下,教师形象主要承载了高尚的人格和理想的坚守,即使对这些形象稍有微词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缺点。韩寒的《三重门》讽刺鞭挞学校的一切,包括有形的校园、班级、老师和同学,以及无形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甚至教育体制。韩寒自认为“是完完全全

5、彻彻底底反对现在教育制度的小混混。”自己七门功课挂红灯和退学,就是公然的反对学校教育的“行为艺术”。郭敬明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生活的反感:“而我留在理科班垂死坚持。学会忍耐学会麻木学会磨掉棱角内敛光芒。学着十八岁成人仪式前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蒋方舟不加掩饰地慨叹:“作文课太难上了,现代书生写不出作文。”甘世佳不动声色地调侃:“高三,在语文老师的训练下,渐渐丧失写字的能力。”学生成了迷途的羔羊,逃避反抗甚至无原则地消解一切可以消解的东西,教育中合理和不合理的一切都变成了“80后写作”颠覆的对象,尤其在“80后写作”中,教师形

6、象成为一种丑陋的漫画似的集体展览。“80后写作”对以成人为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传统是一次集体冲击,对成人如歌的童年记忆也是一次强有力的反驳。儿童文学创作是歌颂童年赞美童年,还是还童年的原生态?提出了儿童文学创作应该面对的新课题。“80后写作”在作品中有强烈的颠覆情绪,一方面说明了处于青春期本能的心理反叛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低龄化在现实生活中处在地位边缘化进行无奈的挣扎,教育也对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抑,“80后写作”呈现出与成人“想象”截然不同的青少年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生存环境的“恶劣”,也夹杂着“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强说

7、愁”的情绪与偏颇,但集体的叛逆和反抗还是应引起成人社会深刻思索。对代表成人社会的老师和家长的叛逆,是“80后写作”发出的强音。教师是成人文化和教育的实践者,他们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教师形象的集体素描,“80后写作”与儿童文学作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描写,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好像很难判断。俄国作家契科夫说:“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对比成人创作的儿童文学与“80后写作”,在对生活和世界的镜像反映上存在着巨大反差,如果本着大狗叫小狗也叫的心态来

8、审视这一现实,稍微放下成人高高在上的架子和话语霸权,也许会发现,“80后写作”犀利反叛的文字背后掩藏着深刻的中国教育的危机以及人类童年生态的被破坏。上个世纪70年代,小学生在学校基本把作业写完,回家后作业很少,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十几个孩子在外面玩耍。进入80年代之后,应试教育成为学校的指挥棒,上大学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