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ID:2236482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1页
《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2页
《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3页
《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4页
《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秋湖觞芰①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秋湖觞芰①图序〔清〕曾燠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②,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③。则就净香园小憩也。于是过莲性之寺,

2、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④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⑤山水之家,徐、黄⑥丹青之手,分之而

3、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注】①〔秋湖觞芰〕“秋湖”,指江苏扬州的瘦西湖,曾燠(yù)于乾隆五十七年(1992年)出任两淮盐运史,并在扬州设有驿馆,因在闰六月游湖,故称“秋湖”。“觞”,古代称酒杯,此处含有饮酒欣赏的意思。“芰”(jì),指菱、荷一类水生植物。②〔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湖中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

4、。③〔远公之社〕指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为弘扬佛法而开创的莲社。④〔双蕖(qú)之怨〕“双蕖怨”为古代乐府曲名。⑤和⑥中的〔董、巨、徐、黄〕指的是董源、巨然、徐熙、黄筌,他们都是南唐——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晓凉犹嫩,残暑欲收嫩:轻、微。B.桥亭暂过,天水忽空空:空旷、开阔。C.或因人事之乖乖:不顺、不和谐。D.可以娱嘉宾,容拙吏拙:笨拙、不聪慧。13.D(此句中的“嘉宾”和“拙吏”应是一种对仗和对比的关系,既然“嘉宾”是“尊贵的客人”的意思,那

5、么,“拙吏”就应该是“普通的官员”或“一般的官员”才能体现出对仗和对比。所以把句中的“拙”解释为“笨拙、不聪慧”是不正确和说不通的,应解释为“普通、一般”才恰当)1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胜游”(即“畅快游览”)感觉的一组是(3分)①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②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③嘉会不常,芳筵宜再④晓凉犹嫩,残暑欲收⑤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⑥#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竹露品茶,林风醒酒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14.C(题干上

6、已作解释说明:“胜游”即“畅快游览”的意思。而且题目的要求是找出属于反映“胜游”感觉的一组句子。若仔细品析一下试题中所列举的6个句子,不难看出:②是表示的一种遗憾,③是表达对朋友相聚的热情,④是交代出游前的天气。因此这三个句子均不属于的“胜游”感觉。而只有①⑤⑥三项,就都包含或体现了的“胜游”感觉。其详细解说请参见附录的文言文译文)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

7、蕴。B.本文不但记叙了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等主要景点的行游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说明简明,语言琅琅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秋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从中也蕴含着一种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15.A(根据标题和文本内容来看,这不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而是给一本名为《秋湖觞芰图》的“画集”写的序文。B项的文本依据是:文章的第2、3、4、5自然段分别记叙了游览瘦西湖四个景点

8、的行游过程,同时这四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则酌酒于高咏楼也”“则归途访桃花庵也”就是在分别交代《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C项的文本依据:一是文章主要按照时间、行踪来进行记叙,因此“行文有序”;像“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