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ID:22367680

大小:7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8

《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_第1页
《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_第2页
《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_第3页
《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_第4页
《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子虚赋》、《上林赋》:艺术转型与新范式的确立【内容提要】《子虚赋》、《上林赋》在写作时间上跨越十年。十年间,汉代中央王朝与诸侯关系巨变,司马相如本人的经历与认识都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作品中所表现的使臣意识、汉家意识和审美取向有明显的转换。《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文坛确立了新的艺术范式。【关键词】《子虚赋》《上林赋》使臣意识汉家气象《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成名作,也是汉代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①。在这两篇作品中充分表现出相如的艺术独创和艺术贡献。正是这两篇作品开启一代文学新的风貌,并垂宪未来。它们标志着梁园文学即西汉前期文学向汉家文学的转型,诸侯王文学向汉代盛世

2、文学的转型。对于汉代文坛来说,梁园文学代表旧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范式,而汉代盛世文学是汉家文学的历史存在,是一种新的文学范式的确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具有这样转型意义的作品。《子虚赋》、《上林赋》是构思完整、血脉连贯的上下篇。然而,两赋创作时间相去十年,社会现实的变化和作者处境的变化,时代观念的升华,作者艺术境界的不同,导致作品中文学精神的升华。一使臣意识的交锋与幻化《子虚赋》作于相如游梁之时。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

3、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②。对于梁园来说,或者对于西汉前期文坛来说,相如仅只是“与诸生同舍”,“得与诸生游士居”,尚未有所建树。当时文坛成就斐然的作家是枚乘。梁王武为文帝次子,于文帝前元十二年自淮阳王徙梁③。十年后,梁贵盛。邹阳、庄忌、枚乘从吴入梁,为梁王上宾。梁王筑忘忧之馆,以待天下贤士。一时俊逸之士齐聚梁园,从梁王游于忘忧之馆④。梁王命众人作赋,枚乘献《柳赋》,路侨如为《鹤赋》,公孙诡、邹阳等也各有所赋⑤。这里记载了梁园作家文学活动胜事。此时,司马相如尚未参预到梁园作家的活动中。在梁园文学群体中最受梁王重视,并且在社会上

4、知名度最高的是枚乘。他早在客游吴王濞时已名扬诸侯,居梁园,更受到梁王的特殊重视。刘武为梁王凡二十五年,相如是在最后几年才到这个群体中来的。他游梁数岁后创作了《子虚赋》。可是,他的文学成就没能引起梁园君臣的特别关注,这篇作品的光辉也被老一辈作家枚乘的成就所掩盖。然而,这篇作品却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它在更深刻的层面上艺术地表现出梁园时代向着后梁园时代过渡的精神,其艺术匠心也足令相如的前辈相形见绌。首先,在作品中人物的设定及所表现的感情的特质方面,《子虚赋》同前此的作品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屈原的《离骚》、《九章》中,作者都是直接抒情,贾谊的《吊屈原赋》也基本如此。宋玉的《高唐赋》

5、和《神女赋》通过假设问对的方式展开,作品中出现楚王和宋玉两个人物,枚乘的《七发》假托楚太子与吴客,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假设的人物实现,而其情感特征仍属于个体的性质,即作品中的“宋玉”、“吴客”个人的认识或感受。子虚、乌有的对话则不然。这里固然是两个单体的人在谈话,但这两个人物所承载的身份、意义却已不同。子虚以使臣的角色出现,其所陈述的内容,所表达的感受,既是他个人的,同时也与他使臣的身份、使命有直接的关系。他的荣辱之感已同楚国的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中的乌有先生是齐人。虽然他没有维护齐或代表齐之利益的使命、职责,但谈话间却不无为齐一辩之处。他在夸耀齐之广大以后说:“然

6、(齐)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这就不是以朋友的或个人的口吻谈话,而是在批评子虚的同时,也于言谈间维护齐的威望。作品中的人物已不是单体的个人,他们承载起群体的感受与意识。这一变化对《两都赋》和《二京赋》的人物设定都有深刻的影响。其次,作品内容的展开和人物对话中的冲突,更深刻地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间的思想冲突,通过子虚、乌有二人的对话,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命意识。作品开篇便揭示子虚的身份:他是楚的使臣,出使于齐,受到齐王的热情接待:“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田。”⑥畋猎毕,子虚“过诧乌有先生”。二人思想观念的差异

7、也随之展开。《史记集解》引郭璞曰:“诧,夸也。”⑦子虚拜访乌有先生,本出于炫耀的动机,此后,其所谈的内容与这一动机正相合。子虚向乌有先生解释畋猎中捕获很少,自己却很高兴的原因说:“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他高兴的是自己看破齐王的用意,而自己又有办法予以应对。他认为,齐王与使臣猎,并不仅仅出于热情好客,而是想借此炫耀国力,以压倒楚。他对齐王“矜而自功”的态度十分敏感,而齐王的发问:“楚亦有平原、广泽游乐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何与寡人?”更使他感到盛气凌人的挑战性的口吻。在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