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

ID:22382395

大小:8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_第4页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李俊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道湾子中心卫生院024328)【摘要】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62例采用单纯U服尼莫地平等丙药治疗1个月,治疗组64例采用中丙药结合并配合针灸和穴位按摩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方法简便易行,有效率高,更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关键词】偏头痛中药尼莫地平电针穴位按摩【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47-02偏头痛是一种祌经内科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搏动性头痛。以中青年女性多见。该病反复发作,常因劳累、紧张、天气变化、情绪波动、进食某种食物等诱发,发作时患者自觉视物不清,眼前有闪光点,约数分钟到一小时左右出现疼痛并逐渐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在安静环境内或睡觉后有缓解,止后如常人。偏头痛至今尚无彻底治愈的特效方法。笔者根据中医学“化瘀通络、祛风止痛”理论在基层医院采用中丙药结合配合针灸和穴位按摩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木组126例为2008年7月-2012年6

3、月在我院就诊患者,均符合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国际偏头痛诊断标准[1],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16-67岁,平均约39岁,病程5天-20年,其中有先兆偏头痛10例;对照组62例,男18例,女4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5.4岁,病程7天-19年,其中有先兆偏头痛8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程度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包括畅情志、注意休息保持安静、戒烟限洒、避免声、光等各种刺激及适量运动等。1.2.1对照组U服尼莫地平(西安博爱制药

4、奋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0545)20mg,1日3次,谷维素30mg,1日3次,维生素B1片200mg,1日3次。1.2.2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即在对照组基础上(1)加用中药:川芎30g,闩芷30g,茯神15g,防风10g,蔓荆子10g,荆芥10g,蜈蚣2条(去头足),甘草6g。辩证加减:气虚加黄芪30g、党参15g;血虚加熟地15g、白芍10g、阿胶12g(详化);肝阳上亢加天麻12g、钩藤(后下)、牛膝各15g;心烦、失眠加栀子、丹皮各10g、酸枣仁30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饭后温服。(2)针灸(电针):上星+大椎+阿是穴。前头痛+印堂,侧头痛+太阳,后头痛+凤池,

5、头顶痛+百会。上星穴平刺0.5寸,大椎穴向上斜刺0.5寸,针刺得气后接6805型治疗仪,选用连线波,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10-20分钟,电针频率200HZ,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歇5天,根据病情再行第二疗程。(3)按摩:食指指腹顺时针按摩太阳穴(双侧)、合谷穴(双侧)、百会穴64次,逆时针64次,以酸痛为度,每晚一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6个月判定标准。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其它治疗偏头痛药物,如麦角胺制剂、镇痛药及镇静药等。2疗效评定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2】。按照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情况计算出疗效百分数。基本恢复

6、:疗效百分数〉90%并随访1年;显效:疗效百分数55-90%并随访0.5年;冇效:疗效百分数20-55%;无效:疗效百分数<20%。3结果治疗组64例,基本恢复9例,显效34例,冇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62例中,基本恢复8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约64%。经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92.5%)明显优于对照组(64%)。4讨论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病因未明。0前西医对苏发病机制奋血管学说、神经学说、神经血管学说和内分泌学说等,近年来较为一致的认为本病是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疼痛

7、控制通路的阶段性缺陷,导致大脑皮质血流量减少,血管扩张、水肿及神经源性炎症改变而导致本病的发生[3】。一般认为偏头痛的发作是由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减少,同吋由于某些原因诱发血小板聚集释放5-羟色胺(5-HT)、ADP和组织胺等所致。5-HT对神经血管均有影响,0前公认5-HT含量异常与偏头痛发作有关,在偏头痛中起重要作用[4】。其含量一过性增高使颅内动脉收缩,随5-HT代谢血浆含量的下降,继发出现颅外动脉扩张,搏动幅度加大,从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