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

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

ID:22398412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_第1页
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_第2页
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_第3页
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_第4页
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  一、引言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意义传播和交际过程,其中文化元素始终是翻译的难点所在,因为某一文化的特殊内涵对于另一种文化来说往往是陌生而难以理解的。译者如何在译文中正确传达源语蕴含的文化信息,并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语言规范,不言而喻是极具难度的工作。语用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就是交际者不断顺应不同的交际意图、交际伙伴和交际语境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而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基于顺应论和翻译的内在联系,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翻译研究的顺应论视角。本文将通过汉译德的实例

2、分析,对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进行顺应论视角的审视,并探讨文化元素的翻译方法,进而探究顺应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目前对文本中文化元素的翻译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微观层面研究文本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另一种则是从宏观层面将文本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篇章结构、文本风格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Floros,2002:78f.)。本文采用第一种思路,聚焦于文本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鉴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一方面文化包含语言,影响着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Nida,1964:91),人们首先通过词汇来认识和

3、构建世界,了解自己的文化,进而区分不同群体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各层次文化领域内的差别(Oksaar,1988:12)。因此,从文化特色词汇出发研究文化元素的翻译,既是可行的,也具有代表性。  针对文化特色词汇,欧美许多翻译研究者都有过定义。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1971:78)认为,文化特色词汇是仅在源语国家普遍知晓的事物、风俗习惯等的对应表达。与此相似,德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科勒(Koller,2004:232)认为,文化特色词汇是一些国家在政治、制度、地理、社会文化等领域内所特有的表达,这些表达在翻译为另

4、一种语言时,会出现词语缺失的零对应现象。美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ark,2001:94f.)将文化特色词汇(culturaldash;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或喜酒席上过时未嫁的少女常有的神情此刻更流露出嫌恶,黑眼镜也遮盖不了。(钱钟书,2008:  3)德译:Diese,dieschongel;mchenaufeinemFestoderdiealteJungferaufeinerHochzeit,setzteau-genblicklicheinebesonderemibilligendeMieneauf,dienic

5、hteinmaldieSonnenbrilleverdeckenkonnte.  例2:我们是老古董了,总算这次学个新鲜。(钱钟书,2008:  4)德译:  DakannichmalaltenEisen.  例1中针对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译者没有进行逐字翻译,而是在目的语中找到了一个词Mauerblümchen进行替代,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壁花,在德语中是指舞会或聚会中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的女子,正好既生动又贴切地表达了原文含义。  ZumaltenEisengehren(例2)是德语习语,表示已经成为废物或已

6、过时,此处译者用来翻译老古董既很好地表达了原文含义,也很好地顺应了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近义替代法的优点不言而喻,其缺点也不言自明。  由于文化特色词汇的文化专有性,在另一文化很难找到完全相匹配的事物,在另一语言系统中近义替代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加之,如果译者不能很好地顺应源语语言体系及其文化背景,对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没有准确把握,近义替代的成功率则更小,有时甚至导致错译,例如将中国某些地区从事喊丧这种民间职业的人喊丧的翻译为TrauerdengordischenKnotenzulsen(见

7、钱钟书2008:79,译本第106页),即用德语成语dengordischenKnotenlsen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快刀斩乱麻的意思,那么例3的近义替代则并不合适。同样的,用Komdianten表达汉语中的梨园子弟(钱钟书,2008:7),用Hochzeitshoroskopen替代汉语的合婚帖(钱钟书,2008:2),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两对词语所对应的文化意象是不同的。  3)概括性翻译  如前所述,源语文化特色词汇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十分准确的近义表达,所以近义替代法有时候较难实现。退而求其次,译者可以放弃在目的语

8、系统中寻找精确的近义表达,转而用一般概括性词语进行表述,可称为概括性翻译。  例4:从朋友攀为亲家。(钱钟书,2008:7)  德译:  SoentchinesischenStil(字面意思为中国风格的连衣裙)也可算作是概括性翻译。  此法虽然因源语词汇的具体文化特殊内涵已被译者过滤,可以大大降低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