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回到历史

从形式回到历史

ID:22399550

大小:7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9

从形式回到历史_第1页
从形式回到历史_第2页
从形式回到历史_第3页
从形式回到历史_第4页
从形式回到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形式回到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形式回到历史内容提要:二十世纪上半叶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最瞩目的成就就是形式主义取代了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从方法论上讲,形式主义批评模式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文学文本自身,关注其审美与艺术的特征,使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然而自八十年代起文化批评开始渗透文学研究,纯形式主义批评受到挑战。文化批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历史批评,但并不是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简单重复。文化批评扬弃而非抛弃了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因而提倡从形式层面而非内容层面回归社会历史批评。可以说这是恩格斯美学与历史的批评原则在当代条件下的实现。本文将讨论文学研究领域中这一变革的

2、具体内容和理论方法论意义,以及回归历史所需要的现代心理分析的中介。本文主要讨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及当前流行的文化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意义。英美等国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目睹了社会历史批评的复兴。而到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唯物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等社会批评已经取代了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等形式主义文论,成为学术界的主要潮流。在中国,九十年代所谓后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与前一个十年也有明显不同。如今对文学作品审美和艺术特征的强调显然有所回落,而社会历史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此外,这一时期文学研究的对

3、象与范围也大大扩展。纯文学之外的文化现象,诸如广告、传媒、通俗读物、日常生活等均被纳入研究的视野;而文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界限则变得十分模糊。那么这一转变在理论方法论上有哪些内在的逻辑?新兴的社会历史批评与西方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有哪些不同?它们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盛行的反映论、典型论有哪些本质的区别?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清理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使我们明确传统社会历史批评与形式主义批评的成就与局限,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批评实践中涉及社会历史问题之时有一种理论上的自觉。一、形式主义批评的成就与局限在西方文论史上,对艺术

4、形式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但是作为系统的批评理论,形式主义兴盛于二十世纪初。当时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英美学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对形式的呼唤"。"纯诗"、"纯形式"、"文本"、"结构"这样的批评概念以及派生的"多义性"、"模糊性"、"统一性"、"反讽"等等批评术语广泛流行。而"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无功利"、"艺术自律"等康德式的美学观念均成为不证自明的真理。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结构成为文学批评普遍关注的热点。这充分反映在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芝加哥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以及F.R.利维斯对文学经典的阐释

5、之中。实际上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等早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生发展并在英语世界传播,回到文学自身的吁求已经不绝于耳。只是这些文学思潮和运动与文学创作关系比较密切。而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注重文本结构和艺术形式的批评实践终于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理论表述,并且在文学研究方法论方面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那么这种以文本或艺术作品形式为中心的批评实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上述文学思潮和批评流派隐含着一个与传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全不同的文学观念。这种观念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不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形象表述

6、,甚至不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因为在形式主义者看来,历史规律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社会发展模式更多的是人为的想象,而研究的情感生活是传记家的事情,与纯粹的文学研究不相干。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意图迷误"、巴尔特的"之死"这些命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反对把文学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文本之外的非文学因素上面。文学批评应该研究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东西,也就是雅可布逊(RomanJacobson)所说的"文学性"(Literariness)。文学批评家不应该越俎代庖,承担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任务

7、。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结构、以及文学特有的媒介-语言。正是文学语言的特殊构造方式和表述世界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其它人类活动的审美与想象的空间。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1942)一书中把这种专注于文学作品文本结构的研究称为"文学的内部研究"(Theintrinsicapproachtothestudyofliterature),而把传记学、社会学、心理分析等批评称为"文学的外部研究"(Theextrinsicapproachtothestudyofliterature)。韦勒克和沃伦的这一著名区分就

8、是要把材料考据、思想分析、历史考察等传统社会学批评方法摈除于文本研究之外,使批评家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审美结构。韦勒克和沃伦认为,对于批评家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即"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从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看,在二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也经历了两次向艺术独立性与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