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ID:22420956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9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_第1页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_第2页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_第3页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_第4页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文章在研究中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并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中,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两者相辅相成,而纽带设计中的新信息技术为企业构造出虚拟三维交流空间和员工信任、包容的人际X络,营造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知识共享;实体纽带;虚拟纽带;新信息技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TP391     :A     :1009-2374(2

2、012)29-0026-04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作为信息携带物、特定媒介,是知识共享的“发动机燃料”,是转换、触发和支持工具。它既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媒介,又是一种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造和应用可靠知识来促进知识创新的动态行为模式。在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中,常把联系纽带战略上等同于最新的信息技术,抹杀了知识的社会性。实质上,信息技术是融合、传播现有信息和显性知识的有效工具,它对知识背景、内容的社会X络共享以及隐性知识的共享则是鞭长莫及,更不能提供处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集成的、全方位的方法。相当多的企业在

3、引入信息系统后,其知识共享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美国每年因此浪费了数目相当惊人的信息技术投入。  1 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主要是虚拟纽带的研究,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支持作用,重点是通过利用X络技术、知识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体系中的应用来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多媒体平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换。牛根义(2011)认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换是通过知识共享技术来实现的,在线知识库和及时通讯的应用为知识

4、交流和获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虽然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兴建信息技术设施,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保障知识共享的顺利发展。在企业运作中,知识共享的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员工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共享,贡献个人知识与信息。Almashari(2002)等人所做的研究表明,78%的员工不愿意把个人的知识拿出来共享,由此,企业中重金兴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Roberts(2000)曾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反而会降低知识共享的程度,因为遥远的时空距离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不

5、信任感,在共享隐性知识的时候尤为如此。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方面所解决的主要是显性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来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仍然是企业中知识共享的常用有效渠道。路琳(2007)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特点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HaldinHerrgard(2000)提出显性知识的共享可以由IT系统直接完成,而在共享隐性知识时,IT系统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拥有者。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从技术观点出发,在功能上大都是对以往企业文档管理的拓展

6、,对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尤其不足。而事实上,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应有更宽广的图景,而不是简单的IT项目。我们需要将知识共享联系纽带与企业的战略紧密联系,并从组织、文化、过程以及技术等多个侧面来认识和实施共享。相对于前人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本文有两点不同: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并说明如何设计两类联系纽带;分析了部分代表性信息技术如微博等在纽带设计中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  2 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是目前业

7、界最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模型。他认为知识创造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转化的过程来实现的,而知识的转化要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连接化(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过程(简称SECI)来完成。野中郁次郎还提出了“场”的理论,他认为知识转化的四个过程需要很多人共同合作,共同合作的人之间相互沟通和活动的空间就构成了“场”,即创出场、对话场、系统场和实践场。  2.1 促成SECI过程的螺旋式运动  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

8、带调节和便利四种知:文章在研究中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并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中,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两者相辅相成,而纽带设计中的新信息技术为企业构造出虚拟三维交流空间和员工信任、包容的人际X络,营造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知识共享;实体纽带;虚拟纽带;新信息技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