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ID:22425878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1页
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2页
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3页
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4页
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欧阳修《纵囚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

2、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

3、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大辟:指死刑B.此岂近于人情哉人情:人之常情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冀:希望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贼:残害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兹六年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若屡为之若事不济,此乃天也C.约其自归以

4、就死木欣欣以向荣D.乃罪大恶极臣乃敢上璧3.下列各句中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

5、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D.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思想的局限性。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3分)(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3分)(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B.是上贼下之情也贼:揣度,揣摩C.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束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本:根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

6、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C.然此必无之事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敏于事而慎于言3.《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下面表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项是()A.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B.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D

7、.信义行于君子,而形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4.下面对文章#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C.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D.文章

8、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3分)(2)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3分)答案(一)1.D/贼:揣度,揣摩。2.B/B若:均作连词,表假设。A于:前句的,介词“到”,后句的,介词,“在”。C以:前句的,连词表目的,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