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

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

ID:22485177

大小:7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9

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_第1页
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_第2页
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_第3页
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8例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分析王桂萍(南充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四川南充63700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反应的种类和特点,以找到减少输血反应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从24556例次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单”中发现有输血反应的68例次,对这68例次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类型、发生比例进行分析。结果24556例次输血患者中,共有68例次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总的发生率为0.2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6例次,其发生率为0.11%;过敏反应42例次,其发生率为0.17%。首次输血患者762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9

2、例次,其发生率为0.12%;反复多次输血患者1693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59例次,其发生率为0.35%。输血浆的有1345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45例次,其发生率为0.33%;输悬浮红细胞的有875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0例次,其发生率为0.23%;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有1497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1例次,其发生率为0.07%;输血小板的宥763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例次,其发生率为0.26%。结论我院发生的输血反应基木上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输血次数和血液制品种类不同是影响输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以

3、输注血浆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关键词】输血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是临床医学的不同于药物的一种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份输血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由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逐渐减少,输血治疗也越来越安全。但由于血液成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还是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非常严重,我们应该重视输血反应的发生。1材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住院输血患者共24556例次。首次输血患者7624例次,反复多次输血患者16932例次,输血浆者13452例次

4、,输悬浮红细胞者8754例次,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者1497例次,输血小板者763例次。所有血液制品均由我市中心血站提供,所有血液制品的所有检测均合格,所有血液制品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2方法按照卫生部2000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的要求,医护人员严密观察输血过程和输血后受血者情况,按照诊断标准[2】进行分类: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吋体温升高rc以上,并以发热与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其他原因如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导致急性体温升高的一类输血反应,称为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的荨麻疹、皮肤

5、瘙痒伴潮红以及呼吸困难、胸闷等支器官痉挛表现者为过敏反应。对奋输血反位的病例,由临床医师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冋报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入病历保存,一份交由本院输血科保存。根据保存的“输血反应冋报单”及“输血记录单”统计出冇输血反应的病例的情况,包括患者输注的血液种类、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类型等,并进行分析。1.3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组间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奋统计学意义。2结果在24556例次输血患者中,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28%,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6例次,其发生率为0.11%

6、;过敏反应42例次,其发生率为0.17%,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与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首次输血的患者762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9例次,其发生率为0.12%,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1693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59例次,其发生率为0.3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输血浆的患者1345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冇45例次,其发生率为0.33%;输悬浮红细胞的患者875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0例次,其发生率为0.23%,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患者

7、1497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奋1例次,其发生率为0.07%,输血小板的患者763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例次,其发生率为0.26%。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一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与苏他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3讨论输血反应是指在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II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3】;而这些症状和体征又与输血密切相关,包括溶血性和非溶血性[4】。随着现代输血技术(包括血型鉴定技术、交叉配血技术等)的发展、成分输血的大力推广、自身输血的开展和临床输血技术

8、规范化的加强,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很少。临床上常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是发热和过敏反应。1993年杨天楹等报道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为2.5%—5.6%[5],何凤娥报道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为15.45%[6】。而本次调查显示非溶血性发热反位发生率为0.11%,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为0.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