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

ID:2249480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_第1页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_第2页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_第3页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_第4页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产品供给:人们一般认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公共产品,本文在借鉴前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是兼具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双重特性的有益品,以此为出发点,在公共选择的视角下,分析了我国教育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选择;有益品;效率与公平  :F0:A:1673-0992(2010)11-0000-01    一、教育产品的双重性  根据经典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上具有不可分性、均匀性、不可拒绝性、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完全符合该

2、定义的公共产品是很少的,大多数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都是属于公共产品或者有益品。对于教育,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教育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或者有益品,还有学者认为教育就是纯粹的私人产品。事实上,教育既具有强烈外部性,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同时,教育的边际成本也并非总是为零,教育对受教育者有着直接的提高其人力资本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私人产品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该归入有益品的范畴。  二、我国教育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教育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单一、结构失衡、教育非均等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1

3、.从总量上看,我国教育公共品供给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协调。是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7%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在2.5%-3.1%的低水平上徘徊,有些年份甚至不进则退。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按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官员作为经济人,也有其个人目标,尼斯卡南认为一个官员的效用函数包括的变量有“薪金、职务津贴、公共声誉、权力、较大影响力、松的工作负担”。我国现在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以GDP为核心的官员考核体

4、系。因此,对于难以立即显现出官员绩效的教育产品,地方政府官员难以给予足够的投入和关注。  2.从形式上看,政府主导型教育公共品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成长和分化的多元主体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多重利益群体逐渐成长和分化,产生了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由此凸现了政府主导型的单一教育供给模式和形式与社会多元化教育需求的矛盾。可以说,我国当前在教育公平领域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此而产生的。一方面,政府主导型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千校一面”与社会多元的教育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开放的教育选

5、择权导致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拥堵,造成了难以化解的“择校热”。  根据我们上面对教育产品的消费性质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产品属于有益品,不需要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来提供。完全由政府提供一方面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难以满足公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从而形成教育的效率损失。  3.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教育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区域之间的差距,以基础教育为例,东部的各项教育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在高等教育领域,东中西部高校的办学规模、生均经费、硬件设施等方面也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中央部属院校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造成中西

6、部地区学生与东部地区学生入学机会的显著差异。城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以2001年为例,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镇是农村的1.68倍。  这里主要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作分析。城乡教育差距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碎片化。由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分散性和边缘性,因此,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有效聚集各项教育资源和受教育者,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分散分布和低质供应。第二,农民发言权弱化。由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权具有强烈的差别性和歧视性特点,农民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比例十分小,而且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有相当的部分都已经离开农村、农业,难以代表农

7、民的教育需求。第三,居民流动性限制。居民的自由流动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促进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的重要机制。但是,在我国,很多公共服务(如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都是与公民的户籍紧密联系的,农民工虽然进城却不能脱离落后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剧和凸显了城乡教育的不均等。  三、公共选择视野下的政策建议  1.改革公共教育行政体制。第一,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系统,改变我国传统上教育行政机构对政府的隶属关系,这样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政府的经济人行为对教育的干扰以及教育改革对经济和政治的过度依赖,也可以保证教育行政内部的上下畅通,确保国家教育政

8、策的执行。第二,简化教育行政层级。由于我国教育行政机构是内设在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