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谈录》“行李”考释

《剧谈录》“行李”考释

ID:22577076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剧谈录》“行李”考释_第1页
《剧谈录》“行李”考释_第2页
《剧谈录》“行李”考释_第3页
《剧谈录》“行李”考释_第4页
《剧谈录》“行李”考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剧谈录》“行李”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剧谈录》“行李”考释:《剧谈录》是一部唐代笔记小说,语言质朴、简洁,为我们研究古白话词语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文章对“行李”一词作了考释,分析其产生时代和原因,着重解释了从最早外交使者意义演变为外出携带物品的总称。  关键词:剧谈录;词语;行李;考释  :I206:A:1005-5312(2011)32-0028-01    唐代康骈《剧谈录》二卷,“成书于乾宁二年,皆记天宝以来琐事(860—879),亦间以议论附之,凡四十条。”自谓记述“新见异闻”,大多讲述神鬼灵应,也有少量武侠故事。如潘将军失珠、田膨郎偷玉枕等篇,故事曲折可观。书中所载为随手杂录,多为当时口语。  “行李”一词在现代汉语

2、书面语及口语中均为“外出时携带的物件”的意义。但是在《剧谈录》一书中“行李”的意义却与现代汉语不同,是指“官府导从之人或仆从”。例如:台铱行李,无复威仪。(下卷《宰相布施》)表示外出行旅之人所携带的物品的总称,与现在意思相同。例如:有青州监军将发,须鞍马以备行李。(上卷《续坤服马》)  在上古“行李”一词最早指“外交使节,使者”,例如: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  杜预注:“行李,使人。”  孔颖达疏:“一介行李。”杜预云:“行李,行人。”(按:行人即使人。)  《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注:“行人,使人。”  “行李”

3、之“李”又作“理”。《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元月不至。”  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国语·周语中》:“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圣,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注:“理,史也。……行李,小行人也。”  在古代,“李”“理”二字同属来母、之韵,是同音字,可以通用。而“理”是个形声字,从玉,里声。其本义是加工玉石,雕琢玉器,引申为治理、料理、正理,再引申为治理政事之官吏。可见“行李”之“李”是“理”的通假字。  “行李”“行理”为什么有“外交使节”的含义呢?这得从“行”字上寻求原因。“行”是个象形字,金文作,象十字路口的形状,故又有行走的词义。而“外交使节”正是出国的

4、外交官员,和行走意义是相关联的。  “行李”一词的这两个义项还见于其他作品:  例如:《文苑英华》一七七卷唐张说《奉和圣治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诗》:“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  按:“行李”表示官府导从之人。导从之人是由外交使节引申而来的,两者都有疏通关节进行导引之使命,工作性质有相关之处。  唐朝白居易《长庆集》六十九《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偶题十五韵,聊欢二君诗》:“闻君每来去,矻矻事行李。”  宋代苏轼《东坡集》后集七《与程德孺运使书之一》:“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当遣儿子迈往宜兴取行李。”  按:“行李”指出外行旅之人所携带的物件。出外行旅之人所带的物件也是由外交使节之义转引而来的,它

5、的特点是由人及物,因外交使节出门在外往来奔走,故常携行装,以备随时应用。故此引申而来。  又隐申为出外旅行,这也是符合情理的意义。只是少见些。例如《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灌园婴女》:  其问卜秀才已登科第,兼历簿官,与廉使素不相接。因行李经由,投刺谒廉使,一见慕其风采,甚加礼遇。问及婚娶,答以未婚。廉使知其衣冠子弟,且慕其为人,乃以幼女妻之,潜令道达其意。秀才欣然许之。未几成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1044-77页)  此外,“行李”一词词义除上述几项外各类辞书尚未曾提及的这就是“行走”。据考证,在唐代变文中运用相当普遍。  例如:《降魔变文》:“行李之间,偶见阿

6、难乞食。”  《降魔变文》:“我见居士,忽忽行李,急急人城。”  《子青变文》:“今缘少许急事,欲往江南行李。”  “行李”之“行走”词义,偏重于“行”,也与使者外出之义相联。  从上可见“行李”一词词义最初是使者,至唐代演绎发展为三个词义,表示导从之人或仆从,外出随身携带的物品,行走,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而发展到现代汉语中,表示人的义项消失了,仅仅保留了唐代出现的携带的物品的总称一个词义,只指物,其它两个词义,包括最初的使者义均被废弃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