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ID:22577500

大小:7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

2、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

3、.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人本主义”

4、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18世

5、纪开始,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便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势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所谓悟性或理性能力、思维能力。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应以古典学科为主,比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等。在实践上,形式教育为古典中学得做法辩护。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能力的培养则是不太紧要的事情。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应以自然科学为主。在实践上,实质教育维护实科中学的做法。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现了儿童中心课程与教材中心课程之间的对立:儿童中心课程论认为儿童是七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成

6、长就是理想所在。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一切科目知识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需要来衡量其价值。儿童的个性、性格比教材更为重要。教材对儿童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学习是主动的。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教材中心课程论认为,课程教材比儿童自己经验的内容重要得多。儿童的生活是琐碎的、狭隘的,是利己主义的、自我中心的和冲动的;儿童的经验是混乱的、模糊和不稳定的;因此教学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认真组织教材,安排科目让儿童有步骤、有计划地获得成长。教材的组织要注意逻辑顺序。教材既是目的,也提供方法。知识本位课程: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

7、课程论叫“知识本位的课程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叫做“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倾向于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逻辑出发,突出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论叫做“儿童本位的课程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叫做“儿童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倾向于从社会的现状出发,突出强调社会的当前需要的课程论叫做“社会本位的课程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叫做“社会本位课程”。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