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ID:22589656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1页
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2页
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3页
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4页
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1依法治国与法治概念辨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里的两个主要核心概念是依法治国与法治。但是,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依法治国是指执政者依据法律来治理自己的国家、政府和社会。这是强调治理的制度化和有序化,防止和杜绝领导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纯粹运动式治理模式。这是治理方式质的突破,是历史性的进步。依法治国,意味着执政的组织机构和官员一律都要

2、受法律的制约。当然,也必须看到,由于体制的原因和历史的惯性,在现实中完全达到这个要求仍然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恐怕要有一个过程。法治是一个价值观念很明确的概念,《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在法治的条目中引用英国著名法学家戴雪的观点,法治意味着正常的法律保有绝对的至高无上或压倒一切的地位,与专制权力的影响相对立,并且排斥专制的存在、特权的存在、乃至政府之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据戴雪在《英宪精义》(1885年)中对英国经验的总结,英国在17世纪最终确定了英国君主对法律的服从,在世界上最早实行法治,此后,法律尊严的信念广泛流布于整个文明世界。《中国大百科全书政

3、治学》中关于法治和人治的条目指出,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法治主要指民主、共和制,人治则代表君主专制、等级特权等。该条目还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要法治不要人治的命题在中国已广泛传播,多数人已接受了这种理解:法治代表民主,人治代表专制,要法治不要人治。简而言之,法治就是法律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人治则是人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说,法治是法高于权,人服从法;人治是权高于法,法服从人。法治和人治是人类社会两种基本的治理模式,两者是对立的、排斥的。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莱斯利里普森的《政治学的重大问题》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1776年,马萨

4、诸塞州在批准联邦宪法时曾希望:政府应该是法治而非人治。这句话不能仅从字面上来理解,没有人的参与,任何法律都不可能自动运行,法律不像人,它不可能自动产生,更不会自动执行,而必须由人来起草、制定和解释,必须由人将法律的条款一步步精确、细化。虽然马萨诸塞州的这句话不免有些夸张,但它的确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分野:一个国家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否则就会失去控制。有所约束的权力犹如套上马具的野马,野性虽存而无法撒野。说明法治是约束权力的缰绳,是关住权力的笼子。  2依法治国重在依法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政治现代化的问题,是对近代以来器物现代

5、化的超越,是我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和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我国,邓小平最早提出民主必须制度化,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可以说是对人治治理模式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

6、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实际上就涉及到民主治理、依法治理问题。我们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首先要说民主治理,如果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则强调依法治理。3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接下来该怎么做?我认为,首要问题是完善相关法律。我国现在已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但是它和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比起来是很不够的。  直到目前,我国治理媒体还没有新闻法,还没有保障宪法赋予的言论等自由的具体法律,还没有政党法。执政党与民主党派的关

7、系由执政党的文件来确定,是不合适的。人大代表在履行职能时,虽然有了立法法,但还没有监督法、重大事项决定法、人事任免法。在人民政协方面,诸如人民政协组织法、政治协商法等也是缺位的。在公共安全领域,如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由于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造成的其他公共安全方面,法律是严重缺位的。所以,首先要有法可依。  3如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说明宪法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中居于首要地位。要体现这种重要性,就必须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8、正如习近平所说,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权威的树立靠实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