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

ID:22603817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_第1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_第2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_第3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_第4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一、选题背景2001年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的爆发,以及随后发生的世通、南方保健等一系列的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使得美国政府迅速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强制耍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同时其审计准则中也明确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2010年,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文件,执行内控规范的企业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目前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倍受关注同时它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点,是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工作屮面临的重大难题,之所以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成为重大难题,是因为上述规范体系中在对内控缺陷识别和认定做了原则性规定之后并没有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这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层和外部审计机构只能凭借个人主观判断进行内控缺陷的识别和认定。这种主观判断容易受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自我选择性的影响。在企业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基础,其认定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而当前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具体标准,

3、相关规定较为模糊,导致企业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少问题。企业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为控制S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因此,对于内控缺陷本质的理解应该是基•丁•目标导向型的,主耍从偏离控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程度以及影响后果来识别和认定内控缺陷。二、文献综述杨有红、李宇立(2011)从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关系出发,认为对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的识别应分别采以以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作为衡量缺陷严重性的标准,分类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且应充分考虑缺陷组合和替代性控制,而且不同的管理层级废该赋予不同程度的缺陷认定权限,技术层面

4、对于缺陷的识别及对其用测试识别和迹象识别两种方法。然后提出对于缺陷严重程度评估,可严重性进行评估,管理层面对缺陷进行认定。王慧芳(2011)针对目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不足重构了内控缺陷认定的基木框架,主要采用原则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制定思路,重点区分财务报告内控缺陷与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并且明确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标准,以及出具内控有效性结论的依据。田娟等(2011)认为目前企业自我评价和注册会计师二者针对内控缺陷出具的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的范围不一致,划分内控缺陷重要程度所使用的标准过于模糊而缺乏实际操作性。提出内控缺陷识别和认定应明确

5、划分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并统一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的范围。而且应该明确定性或定量标准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进行划分。田晓雪(2012)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建立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指标,讨论了五类典型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并以2010年深市A股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34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木,通过建立模型,假设检验,分析各因素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的影响。丁友刚等(2013)通过对缺陷披露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对缺陷事件描述不够清楚完整,缺陷

6、认定标准缺乏一致性和科学性,对缺陷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不统一。提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并且应细化披露缺陷时认定缺陷使用的标准。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A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保护资产安全,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发现企业经营漏洞、财务舞弊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认定作为企、Ik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则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与关键。只有有了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企业才能精准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进而冰有可能进行披露,帮助投

7、资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水平、经营状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同时帮助政府了解企业运行中存在问题,以便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有重点的监督与帮助,督促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完善体系。三、论文框架论文题N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一、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一)内部控制缺陷概念界定(二)内部缺陷认定重要意义1.重要性2.紧急性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研究(一)认定标准1.定量标准2.定性标准(二)现行分类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问题(一)认定标准不完善(二)查找范围不统一(三)认定数量及严重程度不足(四)概念模糊,可操作性差四、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

8、控制缺陷认定的影响因素(一)认定方法(二)公司规模及治理结构(三)外部监管的力度五、相关建议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