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

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

ID:22604081

大小:74.6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_第1页
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_第2页
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_第3页
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_第4页
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生增长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发展1986年,Romer向美国经济学会(AEA)年会递交了一篇仅仅七页的论文,与会的经济学家及Romer本人都没有想到这篇短文对于今后十多年的经济增长研究的影响。事实上,由Romer的论文及其他后继者的工作,开创了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时代,即内生增长理论时代。从经济学家角度来看,尽管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均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但增长理论是要解决经济增长的长期路径问题因而更关注经济中的潜在产出及其增长路径的原因,其基础是一个足够简单而符合实际情况的生产函数,而宏观经济学则考察经济的短期波动问题。因此,对于经济学家来说,

2、怎样在一些合乎现实情况的生产函数基础上,研宄经济的长期增长路径,是经济增长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经济学家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形成了今天内生增长理论百花齐放的局面。新增长理论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对战后的世界经济增长,乃至于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基本解释框架(例如,Kremer(1993)对于全世界有史以来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另一个原因则是其对于具有经典意义的Solow模型所作出的更合乎现实的修正。这主要体现在其巧妙地避开了新古典增长模型无法与规模报酬递增及边际报酬不变自洽的矛盾。还有一个原因是自70年代

3、以来宏观经济学所遇到的困境,理性预期的出现,从本质上并没有挽救宏观经济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是使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些远离现实的更复榮的数学模型,例如Saia-I-Martin(XX)指出,新增长理论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使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从理性预期转移到长期问题,而理性预期对于长期问题事实上没有作出贡献。本文旨在探讨由Romer及Lu并说明其现代进展cas所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渊源自经济学产生开始,经济学家就不断探索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经济增长的途径。早期的许多经济学家,如、、等,均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

4、深刻的探索。但真正建立了增长理论现代形式[2]的却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学家Harrod与Domar。Harrod与Domar在Kenyes所发展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将其进行动态化,将经济增长理论引入现代时期[3]。Harrod与Domar使用了里昂惕夫性质的生产函数,即F=MIN(K/G,L),并使用I=S均衡条件,得到了长期增长的均衡路径。但是,由于Harrod与Domar所使用的生产函数的非连续性,导致这种均衡是十分不稳定的,正是Harrod—Domar模型的路径被称为刃锋上的增长的原因。在1956年,Solow对Harrod一Domar模

5、型的生产函数进行了修正,创立了著名的新古典增长模型。Solow的贡献在于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技术进步因素,并假设资本与劳动之间可完全替代[4],这种具有连续性的生产函数使经济学家可以寻找到一种稳定的持续增长路径。Solow模型的缺陷在于,其假设技术进步是外生的,而Solow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储蓄率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5],长期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的速率唯一地决定,因此,依Solow模型的逻辑,所得出的结论是以假定增长来建立增长模型。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的来源,弥补Solow模型的缺陷,Romer(1986)提出了一个具有外溢性知识的增长模型,在这个模

6、型中,R0mer假设技术进步是通过投资的外在性来实现的,由于知识的这种中间产品性质,使技术具有了外部性,因而整个经济中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在Romer(1990)中,Romer更是通过引入一个显性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来解释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来源。Lucas(1988)则通过引进人力资本积累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性与人力资本生产中的正反馈)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性。Romer及Lucas等经济学家所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虽名盛一时,但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分析方法,都是沿袭了历史上一些经济学家的思想。第一,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个人效用最大化,其基本思想和方法均来自于

7、Ramsey(1928)所建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思想,而内生增长理论只不过是把这种思想更加精致化而已。例如,修正效用函数的形式、修改其约束条件。第二,内生增长理论的重大理论突破都来自于对总量生产函数及其假设的修正。如Romer(1986)引入了投资的外在性,因而使具有递增收益的生产函数具有可能性,并存在竞争性均衡解。Romer(1987)通过将资本与技术均视为一种中间产品,以中间产品的种数来表示技术的进步,因而巧妙地避开了新古典增长模型无法与规模报酬递增及边际报酬不变自洽的矛盾[6],而且也避开了因直接处理递增报酬生产函数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Luc

8、as(1988)通过将资本分解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并引入人力资本生产部门与人力资本的外在性,解决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需要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