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艾思奇的足迹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

ID:22613871

大小:7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30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_第1页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_第2页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_第3页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_第4页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寻访艾思奇的足迹  2011年冬,北方寒凝大地的季节,笔者一路南下,走向中国西南边陲紧邻缅甸的腾冲,在腾冲和顺乡,我慕名找到了《大众哲学》的创作源头、一代英哲艾思奇的故居。走进故居,浏览那图文并茂的展板,观赏那饱经沧桑的实物,其实就是在翻阅艾思奇跌宕起伏的人生履历,翻阅这位仅仅活了56岁却在历史星空中留下耀眼辉光的哲学奇才的历史传奇。  一鸣惊人的哲学专著  不到和顺,不到艾思奇故居,还真不知道这位从素有“荒蛮之地”之称的云南红土高原走出来的哲学家的代表作《大众哲学》的魅力有多大、影响有多深。  都

2、知道毛泽东对艾思奇的赏识与青睐,但很少有人了解蒋氏父子对艾思奇竟也高度重视,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属罕见。“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犹输仰令名。”这是曾任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幕僚的台湾学者马壁题赠艾思奇故居留念的一首七言绝句,意味深长地道出了一段历史的隐情。  1935年底,25岁的文学青年艾思奇闯荡上海,将自己在《读书生活》半月刊和《申报》上发表的系列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大众哲学》(初版名曰《哲学讲话》)。这部凝聚着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心血和智慧的作品,一

3、经出版,即风靡天下,仅1949年之前就连续印行了32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大众哲学》的畅销,奠定了艾思奇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也引起了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广泛关注。对哲学一向情有独钟的毛泽东,虽然远在陕北,但得到这本奇书之后,爱不释手,对书中的观点深以为然,大加赞赏。虽与艾思奇尚未谋面,但神交已久。  艾思奇积极追求进步,在《大众哲学》出版的几乎同一时刻,1935年底,经周扬、周立波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人从上海来到了延安。在他们住的窑洞外面的土墙上,贴着

4、红红绿绿、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其中有一幅,赫然就是“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浓墨重彩的标语反映了艾思奇在延安军民心中的地位。据沙平所撰《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情”》记载,当时,在交际处刚吃完饭,工作人员又进窑洞来通报:“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艾思奇和大家一样,都为党的领袖能礼贤下士而激动万分……“我们认识一下嘛,我是毛泽东,下面就请各位自报家门吧!”这句风趣的话,一下就把大家逗笑了,拘谨顿然消失,气氛骤然活跃了,一个个自报家门。当艾思奇报了自己的名字后,毛主席亲切地注视着他说:“噢!搞《大众哲

5、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几遍了,最近你有新的著作吗?”当得知艾思奇半年前刚出版了一本《哲学与生活》后,又风趣地说:“能否借我拜读呀?读完一定完璧归‘艾’!”在座的人,一听就乐开了。  漫步艾思奇故居,在展览室的墙上,我发现了这样一封信:“思奇同志: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不是基本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毛泽东。”一如毛泽东其他作品之文

6、风,言简意赅,直入主题。遒劲洒脱的毛笔字,带有红色领袖不羁的个性。  若是换成其他人,得到领袖如此的礼遇,早就成为炫耀的资本了,而艾思奇却不然,他本质上是一个老实本分、勤勉治学之人,不事张扬、低调做事、本分做人是他一贯的作风。毛主席给他的这封信,一直到1949年之后才为人知。我查到了艾思奇的夫人王丹一发表在发行量极窄的地方史料《腾冲文史资料选辑》上的回忆录,名曰《难忘的岁月——纪念艾思奇逝世三十周年》,其中写道:“在延安早期,毛泽东同志曾与艾思奇有过较密切的交往。毛泽东同志读了艾思奇著的《哲学与生活

7、》一书,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并逐字逐句抄录了19页之多,又转送给艾思奇看是否有抄错之处。像这样的事,艾思奇生前从未向人谈起,更不愿以此示人,炫耀自己。解放后,为便于保存,我曾拿到荣宝斋装帧,在该店被康生的老婆曹轶欧看到,她没想到毛主席曾对艾思奇有过那样高的评价,并写下那么多的字,当下她对我提出要由当代书法家题字或请人写跋。我说要和艾思奇商量,当我向思奇提起时,他坚决不同意,严肃地说:‘不要招摇,快收起来!’直到他去世多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才将它作为革命文物,送交当时任  2011年冬,北方

8、寒凝大地的季节,笔者一路南下,走向中国西南边陲紧邻缅甸的腾冲,在腾冲和顺乡,我慕名找到了《大众哲学》的创作源头、一代英哲艾思奇的故居。走进故居,浏览那图文并茂的展板,观赏那饱经沧桑的实物,其实就是在翻阅艾思奇跌宕起伏的人生履历,翻阅这位仅仅活了56岁却在历史星空中留下耀眼辉光的哲学奇才的历史传奇。  一鸣惊人的哲学专著  不到和顺,不到艾思奇故居,还真不知道这位从素有“荒蛮之地”之称的云南红土高原走出来的哲学家的代表作《大众哲学》的魅力有多大、影响有多深。  都知道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