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ID:22618897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证在术后联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妇科患者中,有子宫内膜异位证的典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术后给予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进行治疗,随访三年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孕三烯酮副作用多于米非司酮。结论:两种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证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孕三烯酮副作用多价格贵临床上使用受限制,米非司酮价格便宜副作用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证;孕三烯酮;米非司酮  【】R156.3【】B【】1005-0515(2011)12-0341-02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出现,这些异位的组织会异位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形成包块而引发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加重、盆腔痛和性交痛等症状,其中约有40%的患者合并不孕症。随着人工流产不断增加,足月妊娠减少,使内异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对于该病的治疗,面前临床上多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术后是否给药也直接关系到复发率。本研究探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2种药物用于内异症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旨在寻找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少、更经济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

3、资料:  从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8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2.3岁,均有性生活。98例患者中有15例为不孕症患者,3例患者无症状,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不规则的下腹痛,月经过多及性交痛。所有患者在术前6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68例进行了开腹手术,30例进行了腹腔镜手术,98例患者均保留了卵巢。随机把98例患者分成孕三烯酮治疗组39例,米非司酮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手术方式和手术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孕三烯酮治疗组:术后开始给服,前一个

4、半月,隔日一次,后四个月,每周两次,每次用量均2.5mg。米非司酮治疗组:手术后第三天给服,每次10mg,每日一次,连服6个月。用药期间每月复诊一次,停药后随访6-24个月,每三个月一次,通过B超及肝功能检查来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妇科检查了解患者月经复潮的时间、痛经情况等。  1.3疗效判断  治愈:痛经、不规则下腹痛、性交痛等症状消失,盆腔包块无增大。复发:再次出现出血、痛经、渐进性下腹痛,B超检查发现盆腔内肿块。合并不孕症患者,在停药后观察其能否受孕及妊娠。  2结果  2.1疗程完成情况:  孕三烯酮治疗组有4例在服药6周到10周内停药,其中3例因为肝功能损害,转氨酶明显增高,

5、1例出现了严重的痔疮。米非司酮治疗组有1例在服药4周后停药,原因为服药后出现呕吐反应较严重,患者自身不能耐受。  2.2临床疗效      未完成全部治疗的患者除外,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治疗后,下腹痛和腰骶痛得到了快速的缓解,在用药第1-2个月内均出现闭经,且停药1个月左右月经复潮正常。在盆腔检查中,两组患者子宫大小正常,表面光滑,盆腔触痛消失,骶韧带变柔软,直肠凹残留结节明显缩小,两组症状控制率均为100%。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均没有复发,停药随访中,完成全部治疗的患者,孕三烯酮治疗组有6例复发,其中有4例卵巢内异位囊肿复发,2例子宫直肠凹陷异位结节复发,米非司酮治疗组有7

6、例复发,其中4例卵巢内异位囊肿复发,3例子宫直肠凹陷异位结节复发。随访合并不孕症15例患者,孕三烯酮治疗组中有7例,1例受孕;米非司酮治疗组中8例,1例受孕。对于治疗效果和复发率,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2.3副作用      在用药期间两组部分患者都出现了轻微的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大多数患者加服基础性胃药后均能完成疗程,服用米非司酮治疗组有1例因副反应严重而停止服药;两组在肝功能损害、痤疮、潮热几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服用孕三烯酮治疗组有3例因转氨酶过高及1例因痤疮明显而停止用药,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常见病变部位与正常这种之间紧密粘连,分离时

7、病变部位易破裂,而无法彻底清除,因此复发的可能性高达50%。孕三烯酮作为术后辅助用药,近年来在临床上已广泛的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具有雄激素活样,能有效的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米非司酮主发挥的强抗孕激素作用,使孕酮不能与子宫孕酮结合,而达到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研究资料显示,在术后联合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症状控制率达到100%,体征控制率孕三烯酮治疗组达88.6%,米非司酮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