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ID:22758051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1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2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3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4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海陆的变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该部分内容属于世界地理模块。(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的要求。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指导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

2、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三)教材处理这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3、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从海陆变迁的一般现象入手寻求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现在海陆分布格局进行理论解释,向学生介绍了具有前后联系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这样处理比较符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列举了较多的实例,配备了较多的图片,旨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二、学生分析(

3、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荷兰、日本、澳门填海造陆的事实。2、初一学生认知特点: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三)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课时设计1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了解世界上主要山系

4、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2、能力训练(1)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3、情感培养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难点1、对板块构造学的理解和应用其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2、板块分布的记忆。六、教学方式(一)教学方法设计1、择教法的原则和依

5、据(1)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的生成性;(2)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要求;(3)遵循初一学生认知特点。2、教法选择启发式的谈话法、读图发现法、讲解法(二)学法设计1、逻辑推理法:根据一些生活现象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2、观察发现法:阅读地图,小组合作、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3、精读课文,区分和掌握理论观点。七、教学用具大陆的轮廓简图、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师生活动设计依据时间分配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水生生物的化石图片,学生思考:许多水生

6、生物的化石都是在陆地上被发掘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能不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这种变化?我建议在这里加一段沧海桑田的flash吸引学生的注意利用兴趣话题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1分钟教学程序师生活动设计依据1分钟新课教学(1)案例探究:案例1:科学家发现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东海海底有古河道,请你对此作适当的解释。案例2: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海底上升而成的。假设你是科学家,你会从哪些方面寻找证据?案例3: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迫举国迁移图瓦卢总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由9个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的环形小珊瑚岛组成,属于热

7、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人们将构成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颗闪亮明珠”并不过分,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图瓦卢真的像一个世外桃源。然而,就在本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并宣布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你认为导致图瓦卢举国搬迁的原因是什么?过渡提问:人类活动能否直接引起海陆变迁?展示澳门填海造陆的动画。辩论:人类活动导致的海陆变迁受否对人类生存有利?(2)探究:观察非洲、南美洲轮廓,并尝试把他们拼合起来,说出自己的发现。上个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发现世界一些陆地轮廓极为相似

8、,似乎能够拼合起来,经过系列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用来解释世界海陆分布。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