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育手拉手

德育心育手拉手

ID:2277462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德育心育手拉手_第1页
德育心育手拉手_第2页
德育心育手拉手_第3页
德育心育手拉手_第4页
德育心育手拉手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心育手拉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心育手拉手德育心育手拉手摘要:本文对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渗透的方法和途径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以和各位同仁共同商榷。关键词:德育;心育;学生的主体地位;“顺从性道德教育”;“选择性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德育,即思想教育与品德培养。德育和心育是有区别的:德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思想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体现为人们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其核心是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而心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它体现为人们不断地增强自助自律的能力,提高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其核心是健康

2、人格的养成问题。德育和心育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把心育寓于德育之中,或把德育寓于心育之中,能以德育感召人格,以人格传播德育。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其对自我的关注与对他人的关注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他们能在追求个人人生目标和理想的过程中,体现出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示出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情操。因此,心育渗透是德育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一、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德育和心育割裂开来,从而造成了德育的缺失。由此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德育工作之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二)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完整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德育注重满足社会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需求。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

4、生厌倦、抵制,导致传统的道德教育难以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个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个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德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教育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一个人在心理上存在问题总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冲动、急噪的性格会导致一些反常规或违纪行为的生成;人际关系过于敏感或敌意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和集体观念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5、可使教育者懂得学生是人、更是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大多属于心理问题。这样,教育者就不会把学生的违纪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四)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丰富学校德育方法,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效果。传统德育一般采用知识传输型的教育模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和灌输,方法简单,渠道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地位不对等,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针对此,教育者可把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德育。如宣泄法、疏导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等,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方式,

6、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这样,教育者不再高高在上,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排解他们的忧虑和困难,使他们放下包袱,而学生也比较乐意接受老师的辅导和建议,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使德育工作的实效得以提高。二、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德育工应主动更新德育观念,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现在我们中一些教师总认为,中学生不懂事,就是要板起面孔训导,否则难以成人。因而在平时德育工作中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居高临下说教多,平起平坐交流少;批评多,表扬少;禁堵多,疏导少。我很欣赏一位善于做学生思想工

7、作的班主任说过的一句话“学生不是在说教中成长的,而是在生活的体验中逐渐成长的。”在以管教为主的德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容易失去个性,心理压抑,对教师的教诲反感。在办公室或在公众场合,也偶尔能看到一些班主任训斥学生,班主任是一副气急败坏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学生要不低着头,要不昂着头,一副蛮不在乎的模样,“你训你的,我行我素”,这种训导的收效如何,可想而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学校德育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并用心理辅导的技术去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无疑是上策。(二)德育工要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8、德育工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基础性功能,在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要求的同时也要兼顾个体的心理素质,吸纳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丰富拓展德育的内容体系。如我针对本班学生的自卑心理,在班上作了一个题为“祛除自卑、增强自信、走向成功”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从悦纳自我、正确认知失败与挫折、注重自我激励、积极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